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79|回复: 8

关于中医的一点学习感想

[复制链接]

30

主题

470

积分

5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0
发表于 2021-7-9 19: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周末,在一本书上读到恽铁樵弃文从医的故事:
  “正当恽铁樵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时候,丧子之痛不时向他袭来。在经历了长子、次子、三子皆死于伤寒后,他深深感到求人不如求己,遂深入研究《伤寒论》,同时问业于伤寒名家汪莲石先生。之后,第四子又病,发热恶寒,无汗而喘,显然是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请来的名医,虽熟读《伤寒论》却不敢用伤寒方,豆豉、栀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等连续不断,遂致喘热益甚。恽铁樵踌躇徘徊、彻夜难寐,直至天明才果断开了一剂麻黄汤,并告诉夫人,前三个儿子皆死于伤寒,今慧发病,医师又说无能为力,与其坐以待毙,宁愿服药而亡。夫人不语,立即配服。一剂肌肤湿润,喘逆稍缓;二剂汗出热退,喘平而愈。”

    以恽铁樵先生当时的社会地位,请来的中医应是上海有一定影响力和口碑的医生,且又研读过《伤寒论》,医疗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当然也比恽铁樵强许多。可是,在面对如此典型方证时却视而不见,投以一派辛凉之品,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从请来的中医用药上来看,可以推知他们认为此患儿病机当是风热壅肺。然而投以辛凉之品后竟毫无寸效,病情甚至加重。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改变思路,重新处方用药。不过,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做法如出一辙,一错再错。如此典型的方证,熟读《伤寒论》的他们不可能不知晓,但为何久久不“认错”?究其实,可能是他们固有的观念深深地扎在脑海里。

     这个病例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的主流中医思想。发热恶寒、脉浮数、苔薄黄便为风热之证,冬不用石膏、夏不用麻黄,桂枝麻黄皆虎狼之药,可使人暴毙等固化的观念深深扎根在中医人的脑海中。从而使他们一叶障目,在治病过程中选择性地忽略一些客观方证表现,而多了许多主观的臆想,最后造成处方用药的偏差。

    就中医来说,经验是非常珍贵的,但是过分依赖依赖经验又往往容易一叶障目。在临证过程中,疾病是不断在变化的,当没有典型症状出现时,依靠经验确实有非常大的优势。然而假使在面对客观的症状面前,还固执地坚守经验,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固化的一些观念都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是自己。学好中医的办法是不断地去重复,临证——重读伤寒——临证——重读伤寒,以此循环下去,不断认识并摒弃旧有的错误观念。长年累月,即使不能成为一方名中医,也必是一个优秀的中医师。   
       以上内容同步分享于公众号被迫网上摆摊的经方选手(欢迎各位经方爱好者或从业者关注交流学习~)





上一篇:少阳病方十六方 少阳心胸热饮硬上结之小陷胸汤
下一篇:少阳病方17、18 少阳胸腹热饮硬下结方之大陷胸汤

17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0894
发表于 2021-7-9 20: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1-7-9 20:32 编辑
  以恽铁樵先生当时的社会地位,请来的中医应是上海有一定影响力和口碑的医生,且又研读过《伤寒论》,医疗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当然也比恽铁樵强许多。可是,在面对如此典型方证时却视而不见,投以一派辛凉之品,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从请来的中医用药上来看,可以推知他们认为此患儿病机当是风热壅肺。然而投以辛凉之品后竟毫无寸效,病情甚至加重。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改变思路,重新处方用药。不过,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做法如出一辙,一错再错。如此典型的方证,熟读《伤寒论》的他们不可能不知晓,但为何久久不“认错”?究其实,可能是他们固有的观念深深地扎在脑海里。

 
  我有几个疑惑和猜想:

  疑惑:如果当时上海中医届几乎无明医,那普通市民的孩子得伤寒之后是不是大部分被治死了?

  猜想:
  恽铁樵虽伤寒误治连丧三子,
  1、是否存在先天禀赋不足的因素;
  2、是否存在皆不幸染上流感而非普通感冒有关;
  3、是否存在{诸医鉴于恽铁樵的社会地位,害怕一旦失手毁其名声而忌惮用“虎狼之药”,病情加重后更不敢用“虎狼之药”纠偏,终致不治}的原因?
  4、假如,恽铁樵只是一介平民,没有任何社会名望,心讷而劳形,智平而体健,那他的前三个孩子是否可以幸免于难?


  疑惑:而如今,以恽铁樵一家之不幸,是否足以否定当时上海的大半个中医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3071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1-7-10 07:33:56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恽铁樵面对的这个伤寒是温病家称为湿温的肠伤寒,属于肠道传染病,不同于普通感冒或流感。

由于肠伤寒的特殊性,普通医家对此病认识不足,尤其是温病派中医根据以往治疗经验,按一般温病思路治疗,用辛凉解表,结果多数无效。这暴露出当时中医对新发疾病研究和认识的不足。不过可喜的是,尽管《伤寒论》不是治疗肠伤寒的专书,但实践证明其中的治法方药对肠伤寒同样有效。

伤寒杆菌由口进入消化道,侵犯小肠粘膜的淋巴组织,在淋巴结内繁殖增多,再进入血液引起发烧、困倦、头痛、全身不适及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称菌血症期,如做血培养,可见伤寒杆菌生长。细菌随血流带到各个脏器,但主要病变在肠道。发病第1周,小肠壁的淋巴结皆肿胀,第二、第三周,在肿胀的基础上,局部坏死、结痂,结痂脱落即形成溃疡,溃疡达到一定深度、大小,可以引起出血和穿孔。

肠出血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成人病例并发者较小儿多,小儿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出血时间大都见于病程第2~3周,有腹泻时出血机会增多。于出血前一日可出现脉搏增快、病人常伴腹痛,出血量从潜血到大量不等。血量过多的病人面色苍白、气急、脉快、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发生肠穿孔时病情危重,多发生在病程第3周,年龄越小,并发肠穿孔者越少。穿孔前多有腹痛、呕吐、高度腹胀或肠出血。穿孔时腹部剧痛,右下腹有触痛和肌紧张。病人一般情况急剧恶化,体温下降,又迅速上升,脉搏增快,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如不紧急正确处理,可有生命危险,所以,万一患了肠伤寒,要在病程第3周预防肠出血和肠穿孔这两个危险的并发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0894
发表于 2021-7-10 08: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1-7-10 08:39 编辑
gugu 发表于 2021-7-10 07:33
恽铁樵面对的这个伤寒是温病家称为湿温的肠伤寒,属于肠道传染病,不同于普通感冒或流感。

由于肠伤寒的特 ...

  谢谢老师解惑,学习了。

  〈肠伤寒〉这种烈性传染病按一般分类方法,当归于{温病}中的〈湿温病〉吧。
  {湿蕴肠道}而导致长时间(2-3周)的[羁留热],体温阶梯性升高后维持。

  如果用温病的辨证,多属{湿热俱重的气分证}:{中焦湿热证/湿阻膜原证}。
  可以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达原饮]之类的{温病方}来治,如果过用寒凉药,不利于湿热邪气外透。
  伤寒方以发散邪气为主,虽然偏温,但对于湿温初起,湿重热轻的情况,用之有利于湿热之邪的外散,宣肺发表又能行水利尿以助祛湿泻热,可能是获效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1386

积分

2151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86
发表于 2021-7-10 11: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能准确看好一个感冒,已是不错。善治表病者,余病亦如此,准确辩证使然。
注重六经辩证的“证”,施以六经各病之方。排列113方,就是为治这有标准也。
否则,就会出现见热便欲止热,“豆豉、栀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等连续不断”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1386

积分

2151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86
发表于 2021-7-10 11: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好中医的办法是不断地去重复,临证——重读伤寒——临证——重读伤寒,以此循环下去,不断认识并摒弃旧有的错误观念。长年累月,即使不能成为一方名中医,也必是一个优秀的中医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70

积分

5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0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22: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1-7-10 11:00
中医能准确看好一个感冒,已是不错。善治表病者,余病亦如此,准确辩证使然。
注重六经辩证的“证”,施以 ...

没错,所以正如陆渊雷所说,能把太阳病摸索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积分

6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3-20 19:12:10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由于医疗水平限制,一些比较危重的急性病如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用了麻黄桂枝之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死去,所以一些医生开始害怕了,开始反思,所以就开始惧怕麻黄桂枝等药的使用。麻黄桂枝吃不死人,只是药不对证,或者是时代水平限制罢了,如今有现代医学辅助急诊措施等,一般的疾病可以放胆使用麻桂,若是普通的感冒都不敢用麻桂,实乃千古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70

积分

5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0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2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舟子 发表于 2022-3-20 19:12
古代由于医疗水平限制,一些比较危重的急性病如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用了麻黄桂枝之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死去 ...

是的。不是药杀人,是人杀了人,倒成了药的错,人没错,真是令人费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14:59 , Processed in 0.25794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