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87|回复: 2

补发: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初步认识

[复制链接]

876

主题

2万

积分

5864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416
发表于 2011-11-27 2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初步认识


霜寒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初步认识
                                         
  孙思邈对“消渴病”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他的论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着对糖尿病的诊断、最早提出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以及具有极高价值的81种消渴名方。
一 临床表现及分型
   《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
《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明清及其之后,对消渴的治疗原则及方药,有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二 发病机制
1五脏柔弱
  《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说明五脏虚弱,容易出现消渴病。《灵枢·本脏》日:“心脆则善病消瘴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说明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基本前提,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所致。《灵枢·五变》十分形象地比喻为匠人伐木,脏腑强弱犹如木之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因此个体体质差异在消渴病的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与遗传关系密切的理论不谋而合。
2 情志失调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灵枢-五变》云:“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腕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情志失调,郁而化火,为消渴发病的又一致病因素。长期精神刺激,或暴怒或抑郁,终致气机郁结,内火郁炽,消烁阴津,发为消渴。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有不少发挥,如刘河间在《三消论》中日:“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渴大病”。可见七情失调,肝气郁结,化火伤阴,上损肺津,中伤胃液,下耗肾水,可发生消渴。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3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内热丛生,伤津耗液,为消渴致病的又一重要因素。《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多食肥甘之品,损伤脾胃,化热伤阴,出现消渴。《素问·痹论》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丹溪心法·消渴篇》中说:“酒面无节,酷嗜炙烳……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明末清初的喻昌在其所撰的《医门法律》中也谈到:“肥而且贵,醇酒厚味,孰为限量哉,久之食酿成内热,津液干涸……愈消愈渴。”亦十分明确地指出饮食不节的危害性。《素问·阴阳别论》日:“二阳结,谓之消。”二阳结指胃及大肠俱热结也。胃肠热结多因饮食所伤,气结化热,烁耗阴液,遂发消渴。对此历代医家多从其说,并提出许多中肯的饮食节制法。如孙思邈于《千金要方》中云:“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瘳,不自爱慎,死不旋踵……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劳,三咸食及面。”《儒门事亲》也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可见饮食不节与消渴发病关系之密切;同时控制饮食对改善患者病情意义重大,这与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的前提即为饮食控制疗法的认识基本一致。
4.房事不节
    劳欲过度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说:“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

三  并发症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论述其并发症说:“其病变多发痈疽。”刘河间对其并发症作了进一步论述,《宣明论方·消渴总论》说: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儒门事亲·三消论》说:“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疠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
  
四  饮食治疗
     唐代医家孙思邈就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先驱,他在《备急千金方》中就提出消渴者“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告诫消渴病人,要“减滋味,戒嗜欲,节喜怒”,并认为,“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为忧”。医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也提出了采用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来控制消渴病的方法。《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唐朝王焘在《外台秘要》一书中写道:“消渴病患者不欲饱食便卧,亦不宜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也,亦不可强所不能堪耳。……消渴病患者食毕即需行步,令稍畅而坐卧。”唐代医学著作《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这里的“已”,是解决的意思,也就是治愈。关于古代是否者的治愈过糖尿病的争议,是基于错误控制碳水化合物后见不到康复的糖尿病患者。近年来,对食物结构变化的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谷物对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实,尤其是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很多人相信孙思邈记载的糖尿病康复是真实的。清代医学著作《辩证冰鉴》描述了进食对解除消渴的意义:"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今天的糖尿病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当代学者发现谷物保护下的血糖曲线提供了文献支持。这是中国古代记述碳水化合物对胰岛功能保护意义的临床经验记载。美国糖尿病协会目前主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也证实了陈氏记载的准确。王英博士在《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谷物保护的主张是受到陈士铎的启发。
1.五谷为养  畜菜果助
(1)五谷为养
  五谷是指黍、稷、麦、菽、稻,五谷杂粮是人体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是供养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这种膳食结构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要低得多。
(2)五畜为益
  益为补益之意,五畜是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五畜有益于补益五脏精气,也就是说应以动物性食物作为人体营养的必要补充。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能供给人体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脂肪和热能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我们知道,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E)必须溶于脂质内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一些蛋白质和无机盐也必须与脂类物质结合才能发挥它的生物活性,所以,动物性食物的有些功能不是植物性食物所能取代的。中医认为,动物性食物属“血肉有情之品”,有益于增进人体的营养。所以,每天应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尤其是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重体力劳动者、营养缺乏者和体衰病人,动物性食品有利于他们的发育、生长、营养消耗的补充和疾病的恢复。
(3)五菜为充、五果为助
  这是指蔬菜、水果对脏腑的营养物质有辅助充养作用。因为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提供。
2.饮食有节  谨和五味
(1)饮食有节
 《饮膳正要》提出:日食以三餐为宜,早餐早,中餐好,晚餐少。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饥饱失度。《黄帝内经》中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讲的是过饥的害处;《黄帝内经》中还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过饱的弊端。《黄帝内经》曾指出:“因而饱食,筋脉横澥,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饱食”和“大饮”就是饮食过量失于节制,因此导致了“肠澼”或痔以及气逆等病症的发生。
(2)谨和五味
  药物有四气五味之分,食物也有寒热酸甜之别,人的体质又有虚实寒热之异。因此,中医学非常讲究饮食的性味对健康的影响。四气是指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特性,五味是指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味道。人在饮食中要注意调和五味,不能过于偏嗜,否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若过食辛热温燥之品,脂肥煎炸食物不绝于口,就容易助热化火生痰,煎灼津液,导致“消渴病”的发生。《黄帝内经》指出:“膏梁之变,足生大丁”。意思是说如果过食膏梁厚味,足以使人发生大的疮疡。可见,即便是山珍海味,也不可进食太多。
 《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甘味太过会因糖及淀粉摄入过多而导致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咸味太过会因钠离子摄入过多而加重高血压、水肿等疾病。可见,谨和五味也是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必须掌握的原则之一。
3.天人相应  四季食养
  饮食调理应随着四季气候的更变而变化。一般来讲,春天万物萌生,可食大葱、豆豉等以助阳升散;夏季阳盛,应少食辛甘燥烈之品,以免伤阴,宜多食绿豆、西瓜等甘酸清润之品,以清热、祛暑、生津;秋季气候干燥,宜少食辛燥之品,多食芝麻、蜂蜜等油润之品以润燥;冬季寒冷,机体阴盛,宜食羊肉、狗肉等温补之品以护阳气。
  此外,由于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食养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如冬季进补时,北方气候多严寒,可选用大热大温之品,如羊肉、狗肉等;南方气候稍温和,则可选用甘温之品,如鸡肉等。又如,长期居住于海边或水上作业者,多有湿邪内侵,食养时必须佐以健脾燥湿的中药,方可达到养生之目的。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食养也要因人而异。如老人脏腑虚弱,饮食宜以清淡为主,食宜暖、宜软、宜缓,禁油腻、黏硬、生冷之品,以牛奶及各类粥食为宜,亦可多食甘薯以通便。




上一篇:癫狗咬伤毒原由
下一篇:【原创】对糖尿病原理的猜测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2-2-2 1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84

积分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4
QQ
发表于 2012-9-17 15: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
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02:20 , Processed in 0.28807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