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61|回复: 43

《伤寒论》关于“属阳明”的含义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22-1-3 22: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关于“属阳明”的说法,有四个含义:

一、属阳明病证候。如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两条关于属阳明,是说属于阳明病证候。

二、属阳明病部位。如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食谷欲呕属阳明,是说属于中焦阳明病部位。得吴茱萸汤,病情反而加剧,由“欲呕”变成“呕”了,就是属上焦了。如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呕吐属于上焦者,则为外邪所迫,法当解外。如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注:短气则为胸满,属上焦),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注:哕就是吐),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的功能为解外,又如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三、属阳明病时辰。如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日晡所发热者,属于阳明病时辰发热。如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日晡为申,日晡发热,就是申时发热,申时属阳明病时辰。酉戌时在夏至时节属阳明病时辰,在冬至时节不属阳明病时辰。

四、属阳明胃气自和。如384条:“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此条曰,下利后,应当大便硬,硬则能食者愈。此属阳明也,是说此属阳明胃气自和也;不愈者,不属阳明胃气自和。

综上四点,《伤寒论》关于“属阳明”之说,不是仅仅局限在属于阳明病证候,还有属于中焦之阳明病部位和日晡所之阳明病时辰,以及阳明胃气自和等。

需要重点提出的是,“属阳明”包含了属于阳明病时辰,即“阳明病”不等同于“阳明证”。如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此条大便溏、小便自可,不是阳明证。阳明证的表现是小便数,大便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此条胁下硬满,不是阳明证。阳明证的表现是腹胀满。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此条微恶寒,口不渴,不是阳明证。阳明证的表现是不恶寒、口渴。宜桂枝汤发汗,法当口不渴,口渴者不宜桂枝汤发汗。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此条无汗而喘,不是阳明证。阳明证法当汗出濈濈然。以上诸条都不是阳明证,而都冠名为阳明病,其实都是在阳明病时辰上发病,所以冠名为阳明病。类似这样的条文太多了。假如阳明病等同于阳明证,那么237条也应该冠名为阳明病,不用冠名为阳明证。如237条原文:“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此条为什么不说“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之”?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此条为什么不说“阳明、少阳病不见者,为不传也”?这就是因为“阳明病”不等同于“阳明证”。

《伤寒论》条文,凡冠名为阳明病,就是在阳明病时辰上发病。凡冠名为少阴病,就是在少阴病时辰上发病。如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特举一例少阴病大承气汤病案。患者王某某,2008年4月23日来诊时自述:“2008年3月中旬某日下午发烧39℃多,即去某医院打针(用药不明)。回家后出汗多,衬衣湿透,热退。半夜突然拉肚子,水泻,急去某医院再诊,即住进重症监护病房(ICU)输液治疗(用药情况不明),治疗三日腹泻不止,昼夜腹泻十数次,口干,胸闷,做心脏彩超发现心肌扩大,转入心血管内科治疗三日,胸闷症状缓解(用药情况不明),服蒙脱石散(思密达),腹泻仍不止,日数次便稀水。转入消化内科治疗一周,服用黄连素片、固肠止泻丸,腹泻仍不止。”
刻诊,腹不胀不痛,无汗,能食,舌质暗紫舌尖稍绛红,舌苔白厚干,舌根部微黄厚腻,脉两尺弦紧有力。
处方:大承气汤
方药:大黄15g 厚朴30g 枳实12g 芒硝6g,二副水煎服。
2008年4月25日再诊,患者述,23日下午4点半服药,晚10点多肠鸣腹泻,稀便,量不多,至次日早晨共泻五次,均是稀便,每次都是放屁多,屙屎量不多。24日上午8点半服第二副药,中午12点多,腹泻一次,量多,臭秽,都是稠屎,这一次比夜晚五次屙屎的总量还要多,晚8点多第二次腹泻,量多,臭秽,稀水便,稀便中有干屎蛋儿。今晨8点多第三次便下少许稀屎。
查舌态厚干,舌根部微黄,舌质暗红,脉两尺弦紧,口不渴,有点打嗝。
处方:大柴胡汤
方药:柴胡25g 黄芩10g 半夏6g 白芍20g 当归10g 枳实10g 大黄6g 生姜10g 大枣4枚,二副水煎服。
嘱其二日后复诊。患者过了二十天后打电话告知,上药服后大便成型,没有再拉稀。
此案与大承气汤,就是根据半夜发病(少阴病)腹泻,以六病时位辩证,断为少阴病大承气汤证。

《伤寒论》六病时位辩证方法,是三部六病学者臧东来先生对《伤寒论》的重大发现。臧先生在“试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中医药研究》杂志2001年6月第十七卷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六病”欲解时是“六病”发病时的论点。认为:“伤寒”病发时辰是具体的,而病愈时辰则是不具体的;“六病欲解时”是要了解“六病”含有的病时概念;第3条中的“已”字当为“巳”字,“或巳发热,或未发热”都是发热开始的时辰。臧先生的这一论点,有《伤寒论》原文支持。如240条曰:“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六病”欲解时是“六病”发病时,这一论点,揭开了千百年来罩在《伤寒论》上的神秘面纱,还原了《伤寒论》朴实的面貌。六病时位辩证,以外感伤寒的发病时辰作为辩证的特别依据,为六病辩证的准确性,提供了又一重要条件。

学习《伤寒论》,需要逐字、逐句领会。正如《伤寒论》序言所说:“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寻余所集,是寻《伤寒论》十六卷所集,前后互参,才能思过半矣。思过半矣,就是明白一大半的问题。




上一篇:[转]中医学术发展已进入{千年怪圈}
下一篇:《伤寒论》少阳和太阴病条文最少的缘由

183

主题

1384

积分

214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84
发表于 2022-1-5 16: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表未解,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燥屎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加减几个字,原文意思就清楚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1384

积分

214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84
发表于 2022-1-5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阳病,均可有阳明大便难。所以有这一问一答。就是叫大家分清楚,不要搞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19: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文体,一是问答体,一是论说体。伤寒论一七九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实,大便难是也。”这是问答体的代表条文。我们所见到的《内经》、《难经》等都是问答体的代表著作。《伤寒论》中,问答体仅有十条,其它都是论说体,张仲景的文体应是论说体,著书名《伤寒论》,论者,论说也,自然用论说的体裁写出。据此也可以区分《伤寒论》原文的真伪。
语言和文字是反映、表达客观现实的,对客观事物的陈述表达,文字是工具。如同过河的桥和船。历史的东西,语言是无法借用的,历史上今天能知道的东西,只能从文字上认识、分析。《伤寒论》一书的不同文体和不同观点,从文字上可以看出它的变易过程。”(《三部六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21: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一书中,论说文体和问答文体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如论说文体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条可以充分读出论说文体准确、平实、简明的特点。“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是脉证。接下来,“反与桂枝”,明确指出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是用“反”了,是错误的。“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这是伤阳了,应当“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一环接一环。“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论说明确。“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之前反与桂枝,已经伤阳了,又重发汗,复加烧针,出现了阴阳俱伤的四逆汤证。句句准确、平实、简明。
问答文体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30条语句混乱,语义不明确。如“附子温经,亡阳故也”,这是语义不明。再如“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怎么能更饮甘草干姜汤呢?这是语句混乱。还有“两胫拘急”“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这是描述错误。芍药甘草汤是用于挛急,不是用于拘急。
论说文体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条同样准确、平实、简明。
问答文体第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条不够简明,也不够准确。如“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脾约是不是胃家实呢?没有说明。太阳阳明者,后人有解读为是由太阳病发汗不当,转为阳明。这在论说文体185条已作论述:“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185条曰“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这还是胃家实。“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这是少阳柴胡证转属阳明,仍然是胃家实。论说文体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47条之脾约,也是胃家实,此条明确指出脾约证是胃气强。胃气强约束脾的输布功能,不能水精四布,因而津液偏渗膀胱,小便数,大便则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5 23: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说明仲景是用五运六气写出的伤寒论。六经不是独立的,是按五运六气理论下相连、传变的。48条是太阳司天加临阳明主气,97条是少阳司天加临阳明主气。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这条“太阴阳明者,脾约是也”这样好理解(肺具土金之德),脾约是脾不能替胃散布水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1384

积分

214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84
发表于 2022-1-7 1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sdwzq 发表于 2022-1-5 23:27
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说明仲景是用五运六气写出的伤寒论。六经不是独立的,是按五运六气 ...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约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2-1-7 11:48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这条,其实对着脾 ...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8 20: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对着脾约来的,脾约是太阴阳明。这条是少阳阳明,“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说的是因为有表症,不能用少阳阳明主方白虎汤,要用和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4

积分

516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4
发表于 2022-1-11 16: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辛苦了!研究得太深入了!
少阴病有大承气汤证吗?所说的:伤寒论条文里所说的,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热结旁流等等,是否是应该看作是阳明病?只是这种阳明病是从少阴病发展而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8: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333老师好!《伤寒论》凡冠名为少阴病,应是在少阴病时辰上发病。读通了这一点,好多条文就都容易理解了。
例如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282条,就是在少阴病时辰上发病,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证。假如不是这样,那么,少阴病,属少阴,就难以理解。
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321条,也是在少阴病时辰上发病,表现为“自利清水,色纯青……”,属阳明证,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4

积分

516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4
发表于 2022-1-12 14: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栋 发表于 2022-1-11 18:09
附子333老师好!《伤寒论》凡冠名为少阴病,应是在少阴病时辰上发病。读通了这一点,好多条文就都容易理解 ...

那您发现的这一规律,按照发病时辰来定义,那六经的提纲就简单了:太阳病,在太阳时辰生的病。
这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可否在应用上给多讲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18: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规律是臧东来先生发现的,不是我发现的。这个我在主贴上已经说过了。臧先生在“试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中医药研究》杂志2001年6月第十七卷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六病”欲解时是“六病”发病时的论点,同时指出了《伤寒论》运用的辩证方法是“六病时位辩证”。

在什么病时上发病,就叫什么病,这只是冠名法。“六病”的冠名和“六病”的提纲并不是一回事。“六病”的冠名是说“六病”得病之开始的时辰。“六病”的提纲是说“六病”所表现的证候。“六病”和“六证”不是一个概念,“六病”不等同于“六证”。例如,“太阳病”不等同于“太阳证”;“少阴病”不等同于“少阴证”。

六病时位辩证,从“六病时”上有了鉴别“六病证”的又一特点。例如“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昼日)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黑夜)也。太阳证之病发于阳(病发于昼日之三阳病时辰)所表现的发热恶寒、面色红赤,和太阳证之病发于阴(病发于黑夜之三阴病时辰)所表现的无热恶寒、面色苍白,这样不同的表现,是人体之气顺应天体之气的反应。如《黄帝内经》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阳气尽即为卫气入阴(脏),卫气入阴(脏)则卧寐;阴气尽则为营气出阳(腑),营气出阳(腑)则醒寤。”营卫异名而同类。如《黄帝内经》曰:“阴之与阳,异名同类。”营气出于外,则变为卫阳;卫气入于里,则变为营阴。昼日卫气常行于阳(外),故昼日人体阳(外)气盛,此时感受外邪而发病(由于起居不慎或外邪过强),常表现为发热恶寒、缘缘面赤。太阳证之发热恶寒、满面通红,是阳气怫郁在表,这也是卫气昼日常行于阳的表现。卫气夜行于阴,故黑夜人体阳(外)气虚,此时感受外邪而发病,常表现为无热恶寒、面色苍白。
病发于阴(黑夜)之无热恶寒者病案实例
唐医易先生医案:2002年2曰2日。余某,女、47岁。时值腊月岁末,因数日公事繁忙催收货款,驾驶摩托车劳碌于寒风之中。是夜甚觉劳累,次日凌晨起浑身寒颤,头疼身痛,身盖三床棉被尚觉寒冷,其夫急电召我前往诊视。临床榻前见其三床丝绵被紧盖覆面,呻吟之声不绝,舌色淡、苔薄白、面色苍白唇青黯。伸手切脉手不烫一息四五至,六脉浮紧。问其何时起病,有何所苦?答谓:昨夜回家11时许,洗澡后疲惫身重,即睡觉。可凌晨1时过后越来越冷,叫其夫加被至三床仍不觉暖,继而浑身骨头疼痛。问:曾发烧喘咳出汗否?答:没有,现在只是冷得难受,浑身骨头疼得厉害,头痛到眼睛都难睁开。于是立方:
麻黄12g 桂枝9g 杏仁9g 炙甘草3g 一剂
药后未得汗,寒颤稍减。再方:
麻黄15g 桂枝12g 杏仁9g 炙甘草3g 二剂
药后仍未出汗,症状如前,遂当机立断煎第二剂,服药后20分钟仍未有汗。细思其脉症相合何以麻黄汤不汗呢,这大半天已服了三剂麻黄汤了,大概是寒邪太重药力仍在搏斗,于是嘱给她一杯热开水以助药力。20分钟后即遍身汗浆浆,全身舒泰而愈。

《伤寒论》所说之“六证”在不同的病时上发病,虽然病机相同,但是其病证的具体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如太阳病桂枝汤证的表现有12条“脉浮弱、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而阳明病桂枝汤证的表现有234条“脉迟、汗出多、微恶寒”;太阳病麻黄汤证的表现有35条“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而阳明病麻黄汤证的表现有235条“脉浮、无汗而喘”和232条“脉但浮,无余证”。再如阳明病大承气汤证的具体表现有潮热、大便硬,无自利清水,而少阴病大承气汤证的具体表现有口燥咽干、自利清水,无潮热。又如阳明病吴茱萸汤证的表现为食谷欲呕,少阴病吴茱萸汤证的表现为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厥阴病吴茱萸汤证的表现为干呕吐涎沫、头痛。从“六病”之发病时辰的不同,辨别“六证”各自的特殊症状,有助于对“六证”的准确鉴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4

积分

516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4
发表于 2022-1-13 08: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栋 发表于 2022-1-12 18:28
这一规律是臧东来先生发现的,不是我发现的。这个我在主贴上已经说过了。臧先生在“试论‘六病时位’是《伤 ...

谢谢分享。比较高深,需要慢慢消化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09: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333 发表于 2022-1-13 08:26
谢谢分享。比较高深,需要慢慢消化哦!

感谢关注!《伤寒论》是中医学经典,是集汉代以前医学经验的系统升华之作,更可贵的是语言质朴,深入浅出,全书前后连贯。只要反复阅读,反复实践,用心思考,必然能“思过半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0890
发表于 2022-1-13 23: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李老师梳理、总结、分享,学习了。
  
  人生活在时空之中,是形体与功能的统一体,且具有高级思维和心理情绪,医学也应该是{时-空}医学、{形态-功能}医学、{身-心}医学。

  最近看雒晓东的《经方体悟讲记》,雒师有个观点给我很大启发,雒师认为{辨证论治}应该是{辨“证候”论治}。
  确实,中医辨证讲{证候},所以{辨证论治}是一个简称。

  据此,我觉得六病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六证}和{六候(发病时辰)}。
  《伤寒论》中,六病的提纲均言{XX之为病,出现YY/ZZ证},所以我认为{六证}才是区分六病的主要依据。
  而{六证}绝非只是{六性(寒热/虚实)},而是包含各自的{病位(物质)}和{病性(功能)}两个方面。

  {六病候}与{六病位}与{六病性}三者,就像记叙文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以太阳病为例: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一、{病证}
     1.{病位}包括{头项、脉浮(体表)、体痛(四肢)}
     2.{病性}包括{发热,恶风寒,疼痛,汗出}
  二、{病候}
     3.{太阳时辰上发病}

  凡符合{太阳候、太阳位、太阳性}这三者之一的病,就可以泛称为{太阳病}。
  就像李老师总结的{阳明病}的四种情况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06: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2-1-13 23:18
  
  谢谢李老师梳理、总结、分享,学习了。
  

感谢您发表的意见!您说的三要素{病候}与{病位}与{病性}很重要。其实您说的“六病候”,也就是“六病时”。
“六病”的三要素,就是病时(发病时辰)、病位(发病部位)、病性(发病性质)。
《伤寒论》“阳明”的含义包含了病时,病位,病证(病性)。“太阳”的含义同样也包含了病时,病位,病证(病性)。《伤寒论》所说的“六病证”,也就是您说的“六病性”。例如太阳病证,也就是太阳病性。所以,还以原文“太阳证”的说法,比较通俗。
原文“太阳之为病”,就是太阳证。“太阳之为病”的太阳,和“太阳病”的太阳,也就不是一个概念。“太阳之为病”的太阳,是指病证。如“风温为病”的风温,就是指病证,“太阴为病”的太阴,也是指病证,“阴阳易之为病”的阴阳易,也是指病证。所以说,“太阳之为病”,就是太阳证;“风温为病”,就是风温证;“阴阳易为病”,就是阴阳易证。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这个“太阴为病”,就是太阴证,“续自便利”就是下利(腹泻)。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条“太阳之为病”的太阳,就是指太阳病证。此条是太阳证的提纲。太阳证提纲,包括了太阳病中风,太阳病伤寒。不包括太阳病温病。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此条“太阳病”的太阳,就是指太阳病时,意思是说,在太阳病时辰上发病,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称为太阳病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条“太阳病”的太阳,同样是指太阳病时。意思是说,在太阳病时辰上发病,或巳(已)时发热,或未时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尺寸俱紧者,称为太阳病伤寒。需要注意,此条的“已”应修正为“巳”。即“或已发热”,应为“或巳发热”。巳和未,都是太阳病时辰,或巳时发热,或未时发热,必然恶寒。假如此条“未”的意思不是说时辰,而是说没有,那么太阳病没有发热,就违背了太阳病的规律性。因为太阳病时辰是在昼日,“卫气昼日常行于阳”(《黄帝内经》),卫气行于阳则阳气满,此时感受外邪而发病,则阳气怫郁在表,因而发热恶寒。这就是7条所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以及131条所说:“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病发于阳(昼日),是发热恶寒者,而反下之,表热入内,因而作结胸;病发于阴(黑夜),是无热恶寒者,而反下之,表寒入内,因而作痞也。无热恶寒者,是病发于阴(黑夜)。卫气黑夜行于阴(里),行于阴则阴(里)气盛,此时感受外邪而发病,则阳(外)气虚,故而无热恶寒,而反下之,因而作痞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0890
发表于 2022-1-14 09: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李老师详解。

  不过我还是认为:
  一、已发热和未发热也说得通且符合临床实际。
  太阳病初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有一个过程,强人和平人和羸人所需的时间和激发的程度不相同,感受风寒的轻重程度也会对这三种人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比如,羸人感受严重风寒导致机体失温可能根本发不起热来,而强人感受严重的风寒可能导致迅速出现高热。
  《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杨麦青_1992
  作者研究了张仲景的《伤寒论》,认为他建立于—个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中医学临床诊疗系统,并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六经病证实质进行推测,认为传经是症候群演变过程;太阳病是发热初期;少阳病为致病因子毒力较微,发热亦微,往来寒热;阳明经证为高热持续期;阳明腑实证为肠道菌群大量繁殖毒素入血引起之内毒素血症太阴病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少阴病是心血管衰竭综合征;厥阴病是中枢神经中毒性反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因此作者从临床研究出发建立关系模型数据库,经过对特定病种(如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的临床实验,归纳分析多病例资料,将《伤寒论》中病、证、症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数据元素,精确为数量……

  二、太阳病的核心是{太阳位(太阳经和太阳腑)},其次是{太阳性(发热/恶寒/疼痛/蓄血),最次才是{太阳候(太阳时辰上发病)}。
  其他五经病也是这样。
  因为{物质结构}决定{功能状态},及主导其{时间节律}。
  人体生物钟是记录在基因之中,在千百万年的适应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受自然界的即时影响,但也保持一定的自律性、自主性。
  有人做过试验,在没有太阳光照的地洞中生活,人的醒睡时间通常也和自然界基本保持基本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1: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2-1-14 09:01
  谢谢李老师详解。

  不过我还是认为:

太阳病之发热的规律性,是常人的表现。凡规律性的东西,都是平常的,一般性的东西。羸弱之人不是常人,自然不在规律性的范围之内。例如胃气虚之羸弱者,在太阳病时辰上感受外邪,邪气也就会乘虚直接入里,出现腹泻,而不会表现为太阳证。

《伤寒论》没有太阳腑证的说法。例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此条“热解膀胱”的表现,是“少腹急结”。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可见桃核承气汤方之桂枝,是用于解少腹急结,而不是用于解外。又如《金匮要略》曰:“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此条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就是“热结膀胱”。此条“热结膀胱”的表现是“少腹坚痛”,说明“热结膀胱”,是热结在里,与“无太阳证”相对应,可知热结膀胱,无太阳证者,方可攻之。《金匮要略》所谓热结膀胱,是说热在里,且与无太阳证相对应。那么“热结膀胱是太阳腑证”的说法,就不是《伤寒论》的说法。《伤寒论》106条之“外解已”与《金匮要略》之“无太阳证”相互佐证了“热结膀胱”不是太阳证,而是热结在里。热结在里,必用下法。故所谓“热结膀胱是太阳腑证”的说法,不是《伤寒论》的说法。
太阳腑证一说,依据是“太阳随经,瘀热在里”。124条之“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是说太阳病,六七日,表邪行到了太阳经界的尽头,而进入里部,故瘀热在里。“以太阳随经”之随,是跟随的意思,是随着太阳表部之经界行尽了,因而进入阳明里部之部位,所以瘀热在里故也。124条之“表证仍在”与106条之“其外不解”是一个意思。其外不解,热结膀胱,是由于太阳病,六七日,随其经尽,热入阳明,故曰“热在里,结在膀胱”。需要注意“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其外不解”就是“太阳证”不解,也就是“表证扔在”。其外(太阳证)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太阳证);外(太阳证)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外解已,是太阳证解已,也就是无太阳证,若其人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攻之以抵当汤。外解已,无太阳证,若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攻之以桃核承气汤。外解已,无太阳证,若其人不大便,日晡时烦躁,食则谵语,至夜即愈者,攻之以大承气汤。总之,热结膀胱者,攻之的前提是太阳证已解,是无太阳证,所以说,“热结膀胱是太阳腑证”,不是《伤寒论》的说法。

对比42、44、124条,也可知“太阳病”和“表证(太阳证)”不是一个概念。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方十二。    桂枝(去皮)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助药力,取微汗。”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假如“太阳病”和“外证”是一个概念,42条就可以把“外证”二字去掉,直接写成“太阳病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 44条也可以把“外证”二字去掉,直接写成“太阳病未解,不可下也”。124条也可以把“表证”二字去掉,直接写成“太阳病六七日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

另外,太阳、月亮、地球的运动,即天地之气的运动,必然感应人体之气的运动,所以人在地洞中生活,依然摆脱不了天地之气的感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0890
发表于 2022-1-14 13: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2-1-14 13:12 编辑
假如“太阳病”和“外证”是一个概念,42条就可以把“外证”二字去掉,直接写成“太阳病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 44条也可以把“外证”二字去掉,直接写成“太阳病未解,不可下也”。124条也可以把“表证”二字去掉,直接写成“太阳病六七日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

 李老师说得是啊。
  条文中讲{太阳病,外证未解},说明两点:
  一、太阳病的范畴包括并大于太阳表证(外证);二、太阳病有外证(经证)必然有里证(腑证:膀胱蓄血证)。
  从当今临床治验上看,不少隐匿性肾炎血尿与小肠湿热导致分清泌浊的功能失常有关。

  另外,太阳、月亮、地球的运动,即天地之气的运动,必然感应人体之气的运动,所以人在地洞中生活,依然摆脱不了天地之气的感应。

 女性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8天,显然是受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的影响形成的。
  但月亮的圆缺时间是固定的,而不同个体的月经周期起始时间却并不一致,可见生命周期节律是刻录在人体基因之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4: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有表阳证,是太阳病 太阳证,太阳病有里阳证,是太阳病 阳明证。里阳证不能称为太阳证。所谓“太阳腑证”之太阳,肯定不是指太阳病时辰,而是指足太阳经络,这是后人的说法,不是《伤寒论》的说法。《伤寒论》所说的六证传变,是在人体空间部位的界面上传变。后人所说的六经传变,是在人体足三阴三阳的经络上传变。

以下摘自《三部六病》:“六经辨证,起于宋代朱肱之说。朱肱将手三阴三阳六经舍去,取足三阴三阳六经以作注释,引起了对《伤寒论》注释的混乱,对经解说不一。如: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伤寒传变,止言足经,不言手经,其义本出于《素问﹒热论》篇中,夫人之血气,运行周身,流注不息,其传透手经而有不入者哉。”
汪琥在《伤寒论辨证广注》中说:“大抵人在四时之中,六气所伤,则手足十二经皆受邪。”
方中行在《伤寒条辨》中说:“六经与经络之经不同,六经者,犹言部也。若以六经之经断然直作经络之经,则不尽道,惑误不可胜言,后世缪论盖由乎此。”
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说:“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误者广。”
鹤冲元逸在《医断》中说:“伤寒之六经,非设病在六经,假此为纪也矣,及其论治也,皆以证而不拘焉。”
腾本廉在《伤寒论注》中说:“三阴三阳之目,何谓而设焉,凡病有六等之差,而地位脉证不也。”
恽铁樵在《伤寒辑义按》中说:“六经者,就人体所著之症状,为之界说者也。”
自宋朱肱注解《伤寒论》倡导六经辨证,就开始出现混乱,致使后世许多医家沿袭六经辨证,把病当经解,众说纷纭,无一定论。如果以六经辨证,那么,手三阴经、手三阳经、和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在这些经络上表现的病变反应是否就不可见,难道就不须治疗吗?”

天气对人气的感应,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卧寐和醒寤。如《黄帝内经》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阳气尽即为卫气得阴(月夜)而入里,入里则为阴气,阴气主寐,故卫气入里则卧寐;阴气尽即为营气得阳(昼日)而出外,出外则为阳气,阳气主寤,故营气出外则醒寤。卫气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是古代先贤发现的自然规律。如《黄帝内经》曰:“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假如违背这个自然规律,睡眠昼夜颠倒,绝大部分人一定睡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14 23: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栋 发表于 2022-1-11 18:09
附子333老师好!《伤寒论》凡冠名为少阴病,应是在少阴病时辰上发病。读通了这一点,好多条文就都容易理解 ...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是对281条的补充。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是说明不是厥阴自利而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06: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sdwzq 发表于 2022-1-14 23:04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是对281条的补充。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是说明不是厥阴自利而渴 ...

281条是少阴病证提纲。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条等都是少阴病证实例。
问题是,仲师为什么说:少阴病,属少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48

积分

151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8
发表于 2022-1-15 1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仲景书当明仲景文法,否则是很难读通读懂的。

大论中很多条文必须调整句序方能明了其义,这是读古文的基本常识。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表达的意思是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病为之太阳也。其实质是患者主诉,医生诊查,得出诊断结论的过程描述。而其行文却是整体倒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15 20: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栋 发表于 2022-1-15 06:37
281条是少阴病证提纲。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条等都是少阴病证实例。
问题是,仲 ...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也可以是厥阴病,所以仲师特意说明这里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病,不是厥阴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15 2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栋 发表于 2022-1-14 14:57
太阳病有表阳证,是太阳病 太阳证,太阳病有里阳证,是太阳病 阳明证。里阳证不能称为太阳证。所谓“太阳腑 ...

《伤寒论》所说的六证传变,是天行之气,加临四季之主气的所引起人体生病的判断与治则。黄帝内经里面就有这样的内容。只是内容高度概括。我读伤寒论只参考内经,不然,伤寒论越读越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6: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sdwzq 发表于 2022-1-15 20:45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也可以是厥阴病,所以仲师特意说明这里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病,不是厥阴病。 ...

可是此条已经冠名少阴病了,后边又说属少阴,岂不是说冠名“少阴病”,也不一定属少阴病证吗?
假如少阴病,就是少阴证,那么先界定为少阴病证,后又说属少阴,那这个属少阴,就是废话了。完全不用说“属少阴”,直接说“虚也,故引水自救”就好了。
如这样:“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虚也,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这样才没毛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7: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病,不是阳明证。以原文为证: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不是阳明证,若是阳明证里热汗出,“医更重发汗”,只会加重里热,不会病瘥,如218条:“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阳明病,不是阳明证。大便溏、小便自可,绝不是阳明证。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阳明病,不是阳明证。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绝不是阳明证。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病,不是阳明证。阳明证,哪有表未解?假如是阳明证有表未解,那是二阳并病,不能冠名为“阳明病”。如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或说是阳明经证。可是,仲景原文明确否定了“太阳腑证”。可参看34楼-`。
没有太阳腑证,自然也就没有太阳经证,这是“一票否决”。太阳证是表部证,乃大论第一条太阳病证之提纲所明确了的。里部证不能称为太阳证。太阳经、腑证没有了,阳明经、腑证自然也就没有了。所以说,“六经、六腑证”的说法,不是《伤寒论》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2-1-16 2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栋 发表于 2022-1-16 06:36
可是此条已经冠名少阴病了,后边又说属少阴,岂不是说冠名“少阴病”,也不一定属少阴病证吗?
假如少阴 ...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要注意是五六日,五六日是厥阴转出少阳,但病没传变,还停在少阴,所以宜大承气汤,不宜厥阴渴而下利的四逆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8 19:26 , Processed in 0.12872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