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323|回复: 9

阳明湿热证

[复制链接]

17

主题

664

积分

53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4
发表于 2013-7-22 19: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以前对于阳明病的认识,主要是白虎证与承气证,当然也知道有猪苓汤的湿热问题,但临床中用的较少,因为猪苓汤主要对于泌尿系统的疾病,茵陈蒿汤主要对于黄疸病。这样的话,在内科杂症中不具有普适性。但最近在自己的身上实践以后,发现阳明湿热证是普遍存在的证候或体质。

    此类患者,总的来说,不恶寒或轻度恶寒(合并太阳病),反恶热。体型多偏胖,至少不是干瘪的,面色多黄暗又有油光,或者,下肢黄暗肿胀。常出现下身痒,如脚痒,小腿痒,腹股沟痒,外阴痒,腰腹皮肤痒。常下身重痛,如痛风,膝关节炎,腰肌劳损等。常上身多汗,而下身无汗或少汗或在某个部位出汗(如阴囊潮湿,脚部出汗)小便多黄且味道大。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身黄,不单是我们现代说的黄疸,也包括上面所说的湿热证,因为湿热证常表现为皮肤色黄暗或分泌物色黄(这学习了黄煌老师的经验)。后世的临床实践也验证了这点。这样茵陈蒿汤及栀子柏皮汤可以用于许多非黄疸病的湿热证(当然要符合方证),再一个常用的方子就是后世朱丹溪的二妙散及其衍生方。

    当然,既然是阳明病就可能与太阳病及少阳病合病,特别在很多慢性病中,比如我最近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四逆散、黄芩汤、四妙散四方合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脚癣,疗效显著。也用类似方法治疗关节炎及皮肤划痕症。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30 收起 理由
zhiban + 20 优秀文章,支持!
传说 + 10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关于体质与五行的简单思考
下一篇:这里遇到的柴胡体质
blog.sina.com.cn/guoyibense

1

主题

1101

积分

11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01
发表于 2013-7-22 21: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这类人舌脉有无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64

积分

53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2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见舌红苔腻,口干不渴,脉可软,可大,可数,或兼而有之,但必然是阳性证,较有力而少虚象。体力或可,或身重倦怠。
blog.sina.com.cn/guoyiben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33

积分

85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33
发表于 2013-7-23 14: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说说,这个湿怎么去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3-7-23 21: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类患者,总的来说,不恶寒或轻度恶寒(合并太阳病),反恶热。体型多偏胖,至少不是干瘪的,面色多黄暗又有油光,或者,下肢黄暗肿胀。常出现下身痒,如脚痒,小腿痒,腹股沟痒,外阴痒,腰腹皮肤痒。常下身重痛,如痛风,膝关节炎,腰肌劳损等。常上身多汗,而下身无汗或少汗或在某个部位出汗(如阴囊潮湿,脚部出汗)小便多黄且味道大。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身黄,不单是我们现代说的黄疸,也包括上面所说的湿热证,因为湿热证常表现为皮肤色黄暗或分泌物色黄(这学习了黄煌老师的经验)。后世的临床实践也验证了这点。这样茵陈蒿汤及栀子柏皮汤可以用于许多非黄疸病的湿热证(当然要符合方证),再一个常用的方子就是后世朱丹溪的二妙散及其衍生方。

    当然,既然是阳明病就可能与太阳病及少阳病合病,特别在很多慢性病中,比如我最近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四逆散、黄芩汤、四妙散四方合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脚癣,疗效显著。也用类似方法治疗关节炎及皮肤划痕症。
这也是我常考虑的,其他阳明证,远不止这些!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2807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7-24 15: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這類問題我想不是簡單的陽明證,而是陽明之熱燥,兼太陰之濕為主,甚至可以兼更多經系問題。陽明本燥,太陰本濕,有問題說明太陰和陽明表裡有流通問題,多是痰濕阻滯。兼熱的情況實際很複雜,三陽都有可能出熱,只是特點不同,可以具體分別用藥。太陽熱,體溫多偏熱(寒水之虛或不暢)﹔ 陽明熱,多帶渴,有渴而不愛喝水者或喝水不消者,乃陽明燥而兼太陰脾濕﹔ 少陽熱,多炎症、風症或呃逆口苦等。基本上,我想這類人的特點痰濕是比較嚴重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664

积分

53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19: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楼上商榷:以阳明为燥,太阴为湿是六经气化学说。我更倾向于阴阳学说,先分阴阳,然后有三阴三阳,也就是说六经是按照阴阳属性的分类方法。同为阳热证,太阳有恶寒,少阳往来寒热(也可以认为对温度比较敏感,遇冷则较常人恶寒,遇热则比常人恶热,柴胡剂有这个特点,黄芩汤因有芍药也具有敏感的特点),阳明则但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常见但非必见)。三阴证则均具有阴寒证的情况。内经中也说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而湿则为人体体液运行受阻形成的病理产物,可以出现在任何一经。如在表麻黄汤就具有解表湿的作用,若兼里湿则有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桂枝汤加苓术等。小柴胡汤的半夏可证明少阳可以有湿,如果以上您认为也可以归于与太阴的合病,那么大陷胸汤,牡蛎泽泻散,猪苓汤,十枣汤,茵陈蒿汤的痰饮水湿证好像还没有人将其归入太阴病啊。而这显然属于阳证,而在阳证中的热型当属阳明证。
blog.sina.com.cn/guoyiben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7-24 23: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本色 的帖子

[quote]本色:
与楼上商榷:以阳明为燥,太阴为湿是六经气化学说。我更倾向于阴阳学说,先分阴阳,然后有三阴三阳,也就是说六经是按照阴阳属性的分类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65

积分

17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65
发表于 2013-7-24 23: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本色 的帖子

[quote]本色:
与楼上商榷:以阳明为燥,太阴为湿是六经气化学说。我更倾向于阴阳学说,先分阴阳,然后有三阴三阳,也就是说六经是按照阴阳属性的分类方法。...


這裡主要有幾個問題:

1、六經所主的六個區域,可以同時出問題,調節則統籌考量。何必強把一病先分陰陽,再分六經? 比如一個國家多塊地區出問題,可以同時,不大可能先把所有問題先分南北方,再找具體位置。實際,六經兼病,寒熱兼存的情形比比皆是。若先強分陰陽一刀切,相當于先做四捨五入後,再打算做精確計算,那麼已經被四捨五入切掉的部份,不可能再精確補回來,要精確計算,就不能有一開始的四捨五入。當然可以按照主要問題區域來定病名,太陽病、太陰病、少陽病,實際問題必須統籌考量。比如小柴胡湯,不可能不考慮別的體系,觀其主要成份,參、棗、薑、夏、草統是脾胃主藥,一個少陽病主方為何多數藥味入於脾胃? 蓋雖名少陽病,實際太陰未嘗不病,陽明也未嘗不病。蓋陽氣旺時,木病傳陽土而發熱,陰氣旺時,木病傳陰土而作寒,而有往來寒熱。故小柴胡湯中薑、參、棗實陰土而使病不傳陰,薑、夏、草聯合清陽明胃土之逆,使病不傳陽土,柴胡黃芩才是少陽君藥。臨床中,我想醫生們拿小柴胡湯治脾胃病的人絕對不少。[/blockquote][blockquote]

2、陰陽不能等於寒熱,且一般情形下,不能絕對化,不能一刀切,都只能相對比較。不能說男屬陽,就沒有陰,女屬陰,就只有陰沒有陽,這樣絕對化就不對了。我們只能說男女身體所主不同,男身氣偏強些,女身應血偏強些,屬常態,如此而已。如果一上手,先把男女歸陽陰兩類,再細定三陰三陽,那麼肯定治不好病。貴論雖不如是,然先分陰陽,似有相類之嫌。又,人體陰陽可以按位置分,則上陽下陰,頭為最陽,也可以按溫度分,則一般溫高者多陽,低者多陰,但和位置的陰陽並不見得和溫度的陰陽一致。頭部在位置上為最陽,但常態下並非溫度最高處,一般心和小腸區應該是比較熱的地帶。表裡也可以分陰陽,相對而言,表陽裡陰。表層太陽寒水,常態是涼,熱則病。太陽是陽之極,為何是涼? 所以,陰陽並不能簡單一統於寒熱。追溯到易理,有乾坤定位,有水火立極,兩種系統不同,人體中可以同時並立。說來費時,文長不述。

[/blockquote][blockquote]3、水飲和濕不是一個概念,雖然有關應作區分。導致停水和留飲的因素很多,濕是其一,不是全部。貴論所舉諸湯,十棗湯主逐水飲,不是治濕方。大陷胸湯逐上焦之實和熱,不一定治水飲或濕病。如果真正窮根追底,這些方藥未嘗不作用於太陰脾,對脾無作用者,我一個也找不出。十棗湯中,甘遂色黃入脾﹔茵陳蒿湯中,大黃、茵陳皆入脾(佔2/3),且茵陳蒿湯證,病名雖歸肝膽,病實連脾,以木主五色,入脾為黃,故病黃者,實脾之病色是也,選用藥物不能不兼入肝膽脾胃者。豬苓湯中藥味入脾者更多,自不必言。總之,病作何名不是那麼重要,隨主證立名可也,用藥則要六經通盤考量。[/block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6

积分

85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06
发表于 2020-6-4 05: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早期还有洪森兄这样的真经方家,坚持以经方论。现在全乱了,湿热一词到处乱用,在经方体系中莫名其妙,就象和人讲汉语,突然拿出日语或者韩语表达一个意思。逻辑上很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8 18:28 , Processed in 0.26597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