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753|回复: 2

《伤寒》六病之实质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0-27 15: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古代一些经方家不知道仲景学说其实来自《内经》,弄出个“六经”的说法。其实《伤寒论》并无“六经”的明确概念,只有“太阳病”、“阳明病”等名称,实质就是《内经》三阴三阳在人体的体现。三阴三阳,原是天地之“六元正气”。天人合一,所以人体也有此六气。六气在人,划分六域分畔。寒乃外邪,登门入室,层层递进而已。当然,“六病”不排除“六经”,它可以包含“六经”,毕竟“六经”也是三阴三阳气化的产物。但是根本是三阴三阳。

《伤寒》六病本质上是三阴三阳,最终归结为“阴阳”。阴阳在人体,先表现为寒热,然后又有表里虚实之区别。所以一部《伤寒论》,没有别的更深奥的内含,就是一个“八纲辨证”。大道至简,就是“八纲”。八纲不错,永远不会害人。八纲之下,八法随之,何病不愈?理论上不必再故弄玄虚,剩下的就是如何实用到临床上去。这个“实用”不是嘴说的,要日久磨炼而成真功夫。

如今中医教材也讲八纲辨证,为什么学生学了还是不会用?关键在功夫不到,对八纲的理解是肤浅的,思维方法也有问题。中医辨证关键还要有一个“证”的过程。所谓“证”,就是你的认知、判断要符合事实,症候要支持你的辨证诊断。有的刚毕业出来的学生看病,用主观臆想代替辨证,说“我认为这个病人是某某证”,当然不行。《伤寒杂病论》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用事实来进行真实辨证的典范。学习运用经方,必须遵循仲景的事实辨证的原则,不可自作主张。这样,你便得到一个最好的训练。等你习以为常,事实辨证成为你的本能习惯,这就基本成功了。以后,你可以脱离古本,而自由飞翔。就像临帖功夫纯熟,可以行草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经方家常常不用经方的缘由。




上一篇:烧烫伤简易良方
下一篇:“道”的感悟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0-10-27 16: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陽之為病,脉浮,頭項强痛而惡寒。(1)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脉緩者,名為中風。(2)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12)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0-28 07: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提出八纲辨证,与《伤寒论》有关。但是《中藏经》已经明确有八纲的内容,只是还没有“八纲”的提法,那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有了,脏腑辨证也都有了。所以,《中藏经》是理论阐述,《伤寒杂病论》是临床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01:50 , Processed in 1.32856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