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80|回复: 17

读汉传“五星生克论是中医自亡的罪魁祸首”一文的感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8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引用:
以下是汉传中医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胡老的理论对比:
1、《伊尹汤液经》是《伤寒论》原始蓝本、与《内经》的医经派体系不同,《伤寒论》自有其独特理论体系。
——这个问题,清代就有人认识到,日本伤寒界也认识到并废弃了脏腑经络理论。具体思辨,刘师书中论述详尽,有理有据。
2、《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脏腑经络辨证,其实质是八纲辨证。
——实质是三阴三阳六纲辨证,根本与八纲是两个概念和理论。
3、辨方证是六经辨证的继续,是辨证的尖端。
——辨病-辨病机-辨方证-辨药症,才是辨证尖端。
4、《伤寒论》分病-证-方证三级结构。
——分病位-病机-证-方证-药症五级结构。
5、经方辨证体系是六经八纲辨证与辨方证的统一。
——辨证体系是六纲病位病机辨证与方证-药症的综合。
6、六经八纲是辨万病的总纲。
——三阴三阳六纲才是辨治万病的总纲。
7、古方(经方)能治今病。
——认识相同。
8、少阴病为表证。
——少阴为表证,有中风、伤寒和本证三种情况。
9、可用排除法确认半表半里病。
——不必用排除法,半表里病有其特定症状和典型病机。
10、强调厥阴病不是伤寒的最后阶段,而是太阴。
——伤寒的最后阶段,是少阴太阴以及三阴合病。
11、阐明中医辨证施治的实质,是适应机体抗病机制的治疗,是有原因的效验。
——经方是循证医学,辨治的实质,是平衡三阴三阳的生理机制,是证(综合特定症候群)的整体治疗。
汉传中医又提出了诸多的临床理论:
1、阴阳的先后天问题
2、卫气营血原理
3、三焦胃气论
4、少阳病与厥阴病的病位、病机
5、五证病机的阐述
6、方剂的分类法则
7、经方汗吐下等的治疗法则
8、合并系属病的概念与治疗
9、三阴三阳六纲的起源原理以及人体的六大自稳系统
10、欲解时的论述
以上刘先生的见解及其相关问题的解读,我每天都在思考,所获大义大半雷同,今见先生文字,深为先生的学问所折服!如此鲜明易辨的学术认识竟遭人诟病,实令人费解!思考其原因,盖大家所习教材断章取义的结果而已。现在的学院统编《伤寒论》教材仅存条文,自以为是精华,岂不知少了《平脉法》、《辨脉法》以及《可汗》、《不可汗》等诸篇,无异于是杀了头、断了手足!据悉刚刚闭幕的最新统编教材又是一如既往,仍然肢解难免,令人唏嘘!缺了导读的绪论,更少了辨识汗吐下等法的应用要略,学者不能朔本求源,怎么不会各执己见,而各执一端!!!




上一篇:我的脉学观【转帖】
下一篇:关于中医和玄学,发一点我自己的想法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2-1-8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把古人搞得那么“穿越”好不好?仲景时代很简单,三阴三阳就是经络,是当时的共识,《伤寒论》中有“传经”和传经日等内容,说得再明白不过,加之桂林本出,仲景说得更加直白,凭什么将古人“肢解”,将后人胡诌的新说强加于仲圣之上?
    自己没有整明白,可以存疑以俟后来者。胡老也是谨小慎微,只是零散说说,建一个“框架”(这才是无可奈何的未必准确的说理工具,而阴阳五行不是!)以方便辩证,没有敢自立体系,称之必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2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eiyuanmo 的帖子

leiyuanmo:       不要把古人搞得那么“穿越”好不好?仲景时代很简单,三阴三阳就是经络,是当时的共识,《伤寒论》中有“传经”和传经日等内容,说得再明白不过,加之桂林本出 .. (2012-01-08 20:28)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谓“桂林古本伤寒论”,只不过是唐宋之际或之后学人的经验补充而已,一如后世的温病学派、扶阳学派,只是稍有发挥,与王叔和撰次的《伤寒论》不可同日而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941

积分

105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41
QQ
发表于 2012-1-8 2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仲师门人,在仲师学说上,各有发明,后生都应尊重其对方劳动成果。虚心学习才是!
技多不压身,看你心里会不会装下他人东西,包括长处与短处!
长处发扬之,短处完备之!

最近余读了脉经与伤寒论,发觉徐老师的平脉理念很重要,从另一角度解析了伤寒,真得值得学习。
经方学与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2-1-8 22: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江湖医侠 的帖子

江湖医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谓“桂林古本伤寒论”,只不过是唐宋之际或之后学人的经验补充而已,一如后世的温病学派、扶阳学派,只是稍有发挥,与王叔和撰次的《伤寒论》不可同日而语! (2012-01-08 20:41) 
       我还真不相信有多少人读懂了桂林本的真实含义!
    桂林本的温病篇和六气篇以及失落的方剂,仲景以后,无人能造!因为仲景以后全部误解了《伤寒论》中“中风”和“伤寒”的含义!多数(尤其是明清为曲解)也误解了“温病”的含义。也无人理解“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俱伤,骨节烦疼”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035

积分

77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35
QQ
发表于 2012-1-8 22: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贴子,是不是有点文不对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035

积分

77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35
QQ
发表于 2012-1-8 22: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星生克论是中医自亡的罪魁祸首
北京汉传经方中医研究院——刘志杰

    大家都知道,一提到中医,就会马上联想到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内容。
    尤其是五行学说,其中的相生相克论,搞的中医人魂牵梦绕,乐此不疲,最终还是难以彻解,迷惑终生。其实,真正的五行理论,并没有循环相生相克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一种十足的悖论,这种悖论,我们只能称之为“五星生克论”,与真正的五行理论,背道而驰,惑乱了中医2000多年,使真正的中医理论湮没沉沦至今,濒临毁灭的边缘,而中医学人,成了自掘坟墓者而无能醒悟。
    五行理论,经考证,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所记载。书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那么,五行之间,是如何排列的,彼此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经过考证,在《汉书·律历志》里面,找到了答案。
《汉书·律历志》曰:
“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水润下。
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火炎上。
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金从革。
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木曲直。
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
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
    我们用图来表示一下:





左侧的,是示意图,右侧的,就是古传的那个河图。
    大家要注意,五行中的那个“土”,永远是居中的,其它四行,又叫“四象”,所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它们是两对阴阳,其中,南方太阳火和北方太阴水,是一对阴阳,代表阴阳极致,而东方少阳木和西方少阴金,也是一对阴阳,代表阴阳升降的中间状态,它们四者,永远都围绕着中土太极去做升降出入的运转,所谓“土为枢轴,运养四旁而稼啬蕃息”。
    所谓的四方,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我们用阴阳来抽象出来,就是指的阴阳四象。四象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四种状态。我们知道,一阴一阳的互利互动,是阴阳学说中一切理论的根本法则。二阴二阳这个四象,则是对阴阳分化演变法则的进一步阐明。
    阴阳的初始状态,叫少阴、少阳,阴阳的鼎盛状态,叫太阴、太阳。这四者,都是从太极中气里生化出来的,加上太极中气在中间生化调和,就成了五行之道。太极一动,化出一对阴阳,合起来,叫“三才”。太极再动,又化出一对阴阳,就成了二阴二阳的四象来,合起来,叫“五行”。论偶,则是两仪阴阳和四象阴阳,论奇,则是三才之道和五行之道。
    太极也好,三才、四象、五行、六纲、八卦等也罢,讲的都是阴阳的生化演变,是一种阴阳分类法则和变化规律而已。因此,五行是阴阳学说诸多理论中的一个理论,称它为“五行学说”不太恰当,该称为“五行论”才正确。
    五行,是由中央太极这个祖气加上生化出来的四象阴阳构成的。为了称呼的简便,并且能与六纲的三阴三阳相区分,古人便给五行另外赋予了五种名称,就是“金、木、水、火、土”,作为四象阴阳和中气的代名词。其中,水代表太阴,火代表太阳,金代表少阴,木代表少阳,土代表中央太极中气。在方位上,火代表南方,水代表北方、金代表西方,木代表东方,土代表中央。在季节上,火代表夏季,水代表冬季,木代表春季,金代表秋季,土分管四季,调和四季的气候。这就是自然界事物抽象的概括分类法,象一个数学的代数式一样。
    五行是抽象概念,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是自然界的中的五种有形的物体。金就是金属,木就是木材······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古人也指出过,五行是气不是形。气,就是抽象概念,形,是可见的事物。
    真五行论,讲的是二阴二阳彼此之间的盛衰和生化关系。所谓金旺则木衰,木旺则金衰,火旺则水衰,水旺则火衰,土居中,随阴阳旺衰而呈现燥湿状态。

    而五星生克论,即“五星生克论”,讲的则是机械化的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间的循环相生和相克,并被错误的运用了上千年,并且始终在学界争论不休。
    真五行论讲四象阴阳之间彼此盛衰生化关系。古时,把阴的功用称为“刑”,把阳的功用称为“德”。刑德,有“赏罚”的意思。阳气,有生化长养万物的本性,而阴气,则有肃杀收敛的本性。二者之间,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并不断地进行着循环转化。就像一年四季,春夏为阳,生长万物,秋冬为阴,收杀万物。并且年年如此的循环运转着。一年四季,阳气要是太过的话,必然会有阴气来进行制约收敛。大家知道,久旱之后必有暴雨,大寒之后,必有大热出现。这是阴阳相互制约的一个规律。同样,阴气太过,也要受到阳气的制约调和。刑德,也可以理解为“生杀”,阴阳对万物,有着自然的生杀“大权”。
    阴阳始终是要维持平衡,体现出太极中气的平和本质来。也就是老子所言的“沖气以为和”。万物都是如此,都要“守中”,才是天地自然的正道。沖,《说文·水部》:“沖,涌繇也。”上涌、旁摇的意思。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中和一下。比如说,你吃汤药,药液有沉淀,不均匀了,你是不是要把瓶中的药液,不断地摇动一下?这就叫“沖和”。
    阴阳要“沖和”才能平衡,这就叫“沖气以为和”。现在念白了,就叫中气了。守中之道,体现在人事上,也是一样,修养上,叫“中庸之道”。在阴阳法则的数理模型上,也注重“中数”,那就是“五”。因此,五行理论,是最重要的守中理论。
    真五行论,讲的是二阴二阳的盛衰生化关系,太极中土守中而不动,随着二阴二阳的盛衰而变化。关键的一处,就是太极中土,守中不动,作为四象阴阳的中枢而存在。
    而五星生克论,错就错在太极中土不去守中了,而是参与到二阴二阳这四象队伍当中,变成了怪异而机械的彼此相生相克了。五星生克论讲,“木-火-土-金-水”按这样的顺序相生,按“木-土-水-火-金”的顺序相克。
    这样的话,太极中土,就失去了守中之道,没有了中枢运转,不符合阴阳学说的根本法则。
    大家知道,土是太极中土,始终坐镇中央,化生阴阳。
    真五行,是十字架的结构。五星生克,是五角星结构(见下图)。



    它把太极中土作为四象阴阳的一个份子,强行加入四象队伍当中。太极中土能生四象和万物,而在五星生克当中,则只能去生“金”了。木为什么克太极中土,中土为什么克水,这个,它更是说不清了,它根本就找不出任何依据来说服。
    五星生克论,完全违背了阴阳学说的根本法则,凡是不符合自然科学定义的,就都是“伪科学”!五星生克论,是十足的伪科学论。
五星生克论,就是“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实验”。
    真五行论的模型,是“十字架”,拿一年四季来说,能够顺利的代入其公式。五星生克论的模型,是“五角星”,一年四季,如何代入其公式?
    还有方位,东南西北四方,可以代入“十字架”公式,却代入不了“五角星”公式。
    要是可以代入的话,那么请问,一年难道有五个明确的季节,会有十五个月?方位上,也就会有五个基本方位,请问这五个方位怎么定?
从这两个简单的生活常识,就验证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
    五星生克论,是“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是因为其理论在实践观察中有错误,因此,它认为是正确的规律反而是错误的。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医被后来所用的“五星生克论”,搞的理论模糊,肆意捏造和嫁接,其实践便成了“撞大运”式的结果。
五星生克论,起源很早,这个谬论,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始作俑者,便是“大阴阳家”邹衍。
    《尚书·洪范》的“水火木金土”没有相生相胜的排列,五行相生一说,经查资料,始见于《管子》的《四时》、《五行》篇的五行相生排列。
    而系统的论述五行相胜说,可谓是邹衍的发明。
    将五行相生说与相胜说达到矛盾统一,这就是邹衍在五行说发展史上的贡献。它使其同时代以至秦汉时代的阴阳家与儒家,甚至道教都受到深刻的影响,一直毒害至今。
    邹衍的五行相胜说,是有特殊的政治背景的。
    齐湣王后期,谋臣纷纷离开齐国,邹衍也在此时离齐仕燕昭王。燕昭王欲报齐仇,采纳苏秦提出“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的战略计划。于是邹衍一改在齐国所用的五行相生说,而以五行相胜说为“燕为北帝”制造舆论,其目的是要论证燕为水德。因为燕位处北方,水德将要代火德为帝。
    邹衍说:“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是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
    他所谓五德,是指土、木、金、水、火五种德,按照五行相胜与朝代的盛衰更替相符合,即每一个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之相配合,由这种德支配着这个朝代的命运。这种谬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吕氏春秋·应同》说:“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这段有名的材料,正是如此论说历史的。
    邹衍认为,黄帝“以土德王”,木胜土,故代之而兴的是“以木德王”的夏;金胜木,故代之而兴的是“以金德王”的殷;火胜金,故代之而兴的是“以火德王”的周。邹衍还说:“代火者必将水”。代周而兴的必然是“以水德王”的朝代。燕在北方,当属水德,立为“北帝”将代周而统一天下。邹衍还说:“水气至而不知数者,将徙于土。”意思是燕昭王若是犹豫不决,就会失去难得的机会,代周而兴的将是属于土德的君王。
    邹衍时而用五行相生说,时而用五行相胜说,因此《后汉书·杨雄传》说:“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意即上下不定,变化莫测(注:后世的中医五行理论,何尝不是如此),以此取得当时国君以为师的资格。
    这个人为了政治图谋,创立了五星生克论。他把历史变化的原因强行说成是“五行循环相胜”,简直就是一种胡诌!
    同时期的《墨子》就说:“五行毋常胜”,意思是,五行相克论,并没有什么邹衍所说的那种规律。
    汉代的董仲舒和王充,对五行的认识,很深刻,尤其王充,对五星生克的谬论,给予了有力的批驳。
董仲舒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天地是轮廓,五行为间架。从空间来说,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从时间来说,五行中之四行,各主一年四时中一时之气。木主春气,火主夏气,金主秋气,水主冬气,土则统主四时。“土”是五行之主,五行莫贵于土,董仲舒认为“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土则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气也。”
王充认为,阴阳五行,“同气相成,殊气相革”。同气,指的是同属性,殊气,指的是对立属性。就是说,同为阳气,彼此相生相成,如果阴阳不同之气相遇,就会产生对立和变革。
    对于事物的生长发育,王充则指出,物种的自相繁殖,一般表现为“因气而生,种类相产”(《物势》)。而物种之间的关系,由于会引起复杂的变异,则呈现“同气相成,殊气相革”的普遍规律。对此他说“凡物能相割截者,必异性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气也。是故离下兑上曰革。革,更也。火金殊气,故能相革。如俱火而皆金,安能相截?”(《谴告》)。
这就是说,相互生助的事物,必属同一性质;相互克制的事物,必然性质相异。
    从“殊气相革”出发,王充驳斥谶纬神学所谓的“五行之气,更相贼害”的神秘图式。王充认为“万物相克贼”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体现在生物界就是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生存竞争,没有神秘的成份。因此不要把“天道”与“人道”混为一谈。“天道自然无为”,而“人道有为”。
    这两个大哲学家,都基本否定了五星生克的相生相克论,并且,都是以阴阳法则,来论述五行的盛衰承制关系。王充对邹衍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就是“此言诡异,闻者惊骇”。
    讲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白了,五星生克论,是产生于邹衍的政治资本图谋。这个害人的伪科学谬论,一直毒害到今天,越演越烈!如果继续下去,中医的命运,将走向何处?中医人,觉醒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9 00: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传奇 的帖子

经方传奇:中医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看那些大师的著作,都是神医,找其治病,都是庸医。患者趁兴而去,败兴而归。刘志杰,中医自古经典巨著被你搞的可谓是天昏地暗。你如此神仙人物,倘若我领几个 .. (2012-01-09 00:04) 
牛头不对马嘴
说话毫无依据,没有含金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45

积分

139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5
发表于 2012-1-9 0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五行象数学一样,在推理演绎有很大作用,物理也常数学工具来推理演绎,很多物理并不用很复杂的数学来表达,阴阳五行只是中医推理演绎的一个模型,也不能说一无是处,古人很喜欢用现实事物的形象来比喻阴阳五行的定义,但从现在的思维来看有些是很谎谬的,所以现在有些人就以为找到根据反对它。
阴阳五行的核心就是对应变化,变和化。能够善用阴阳五行的也算是高手。古代也有这样的名医,要实事求是。
经验和演绎推理都是中医的内容
黄煌的理论是一种模式,阴阳五行也是一种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387

积分

5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针药并用,内外合治,

Rank: 4

积分
1387
QQ
发表于 2012-1-9 11: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当面见见刘先生

看看诊疗的患者是如何情况


刘先生三本书我都看了。深受启发

他的第一本书就把胡希恕的名字写在封面,批评他的人,大概没有看完整他的书籍

大体上细化了胡希恕的学说,也有很多新见解。

我希望继续关注
大愿力成就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4df4b0100dlbb.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0 17: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传奇 的帖子

经方传奇:黄元御有理论,没有见医案传世,很遗憾。

刘志杰的医案呢????
强烈要求刘师的临床医案早日问世,刘师不会是光说不练的空架子吧? (2012-01-09 12:44) 
我深刻的发现你就是一直鸭子,腹中无货,嘴硬而已!想学东西可以,人家把学术公布出来就是为了利益同道的,但是你要学会说人话,不然真会混成一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我听说刘老师的医案快出版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1 16: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金针徐风瑞 的帖子

金针徐风瑞:希望当面见见刘先生

看看诊疗的患者是如何情况


....... (2012-01-09 11:46) 
你是一个说话客观的人,刘师的医案马上出版了。请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387

积分

5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针药并用,内外合治,

Rank: 4

积分
1387
QQ
发表于 2012-1-11 17: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传奇 的帖子

经方传奇:黄元御有理论,没有见医案传世,很遗憾。

刘志杰的医案呢????
强烈要求刘师的临床医案早日问世,刘师不会是光说不练的空架子吧? (2012-01-09 12:44) 
黄元御也有医案,夹杂在他的书籍里面,你看书比较粗糙。
大愿力成就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4df4b0100dlbb.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387

积分

5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针药并用,内外合治,

Rank: 4

积分
1387
QQ
发表于 2012-1-11 17: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素微蕴啊

仔细看看,就在十一本里面。
大愿力成就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4df4b0100dlbb.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387

积分

5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针药并用,内外合治,

Rank: 4

积分
1387
QQ
发表于 2012-1-11 17: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经方传奇 的帖子

经方传奇:黄元御的夹杂在那本书里,我一直想得到黄元御的医案,今天终于有人答复我了,再给我进一步明示一下,黄的医案在他那本书里?
11种书里吗?谢谢,,。。 (2012-01-11 17:19) 
灵素微蕴
就在十一本里面
病解十六篇,多附以医案。
大愿力成就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4df4b0100dlbb.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17

积分

94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7
发表于 2012-1-15 13: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毛泽东那里当了官,在邓小平那里发了财的人,现在既骂毛又骂邓的人还少吗?有了一星半点小技就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不得了了,其实都是只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1

积分

37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2-4-29 17: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文化是多元化的,你既然承认了阴阳为什么要骂五行呢?我认为你还是不懂中国文化,五行的生克是有条件的,不是你的主观推理推论.观点过激了.致于前辈的病案病例是你没有认真读书而已,其实都在里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2-4-29 22: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
立春正月节斗指艮 雨水正月中指寅
惊蛰二月节指甲 春分二月中指卯
清明三月节指乙 谷雨三月中指辰
立夏四月节指巽 小满四月中指巳
芒种五月节指丙 夏至五月中指午
小暑六月节指丁 大暑六月中指未
立秋七月节指坤 处暑七月中指申
白露八月节指庚 秋分八月中指酉
寒露九月节指辛 霜降九月中指戌
立冬十月节指乾 小雪十月中指亥
大雪十一月节指壬 冬至十一月中指子
小寒十二月节指癸 大寒十二月中指丑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也。然气候亦有应至而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皆受病,己入于府,可下而已。其不两感于寒,更不传经,不加异气者,至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也;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歇也;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也;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舌干,已而嚏也;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人精神爽慧也。若过十三日以上不间,尺寸陷者,大危。

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少阴),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八日阳明),欲饮水者,犹当依证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忽然大汗出,是为自愈也。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旧坏证病而治之。
若脉阴阳俱盛(阳明),重感于寒者(太阳),变成温疟。
阳脉浮滑(阳明),阴脉濡弱者(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更遇于风,变为风温。
阳脉洪数(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洪为阳盛.数为阴液不足),阴脉实大者,遇温热,变为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
阳脉濡弱(阳气不足,阴液不足),阴脉弦紧(内寒)者,更遇温气(温则汗出),变为温疫(一本作疟)。以此冬伤于寒,发为温病,脉之变证,方治如说。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 09:39 , Processed in 0.63849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