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165|回复: 38

我在ICU用经方的一个思路

[复制链接]

12

主题

748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

Rank: 3Rank: 3

积分
748
发表于 2012-1-24 19: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ICU工作了十来年,发现经方在ICU真是大有用武之地,危重病确实非经方不能起啊。
中西医结合的经方之路在危重病上前景光明啊。


危重病用中药,我的辨证是以八纲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免疫和内分泌入手,便可做到在病人身上中西结合统一为一体。

比如热病,传统中医用伤寒论和温病学说,往往不能兼收于一炉。其实在现代免疫和炎症反应学说上很容易的融成一体。

现代危重病医学有个炎症反应的理念,一切感染都表现为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然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做出反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都开始攻击,表现为CA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或SARS(过度抗炎反应综合征)。病人刚开始发热,比如感冒初起,这时免疫攻击不足,表现为畏寒怕冷。我们用麻黄桂枝汤解表取汗一类,扶正驱邪,是用中药提升机体的免疫,属于伤寒太阳病。有些病原体一进入体内,立刻出现高热,免疫攻击较充足,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则属于温病学的范畴,这时双方势均力敌,正邪相当,就不可再用麻黄、黄芪来提升免疫了,不然会出现SARS,炎症反应过度,此时为邪入气分、正邪交争于阳明,可用清热解毒中药清邪(如细菌、内外毒素),普济消毒饮类。接下来可以发展为邪胜正衰,转入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相当于感染性冷休克阶段,此时基本上正气衰微,火神派上场,大量使用附子真武辈,来提升机体的代谢及免疫水平,强心抗炎。在脓毒症的治疗中经常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高热不退,这是正邪争持不下,免疫与病原体持续攻击,出现血斑等DIC表现,属于温病学中的营血阶段,可以用清营汤化斑汤等,清热凉血滋阴来同时调控过度的免疫攻击和病原体。凝血异常是危重病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并发症,老外还专门研发了活化蛋白C来解决脓毒症的凝血问题,传能大大地提高生存率。温病学家治疗营血病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在中国古代,危重病就存在过,按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病原体的致病力不同,表现为伤寒少阴病和温病营血阶段,是现代危重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两个可以借鉴的疗法。

在正邪交争的高热阶段,传统医学不主张用人参和黄芪,因为它们会严重的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致使出现炎症反应过度的SARS。而对素体虚弱、免疫反应迟钝的人,则主张可以用参附汤芪贞散提升免疫。至于表现为阳明经症的高热,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过度,用辛寒的白虎汤,可以抑制免疫。苦寒的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饮则对病原体的抑制要多于对免疫的抑制,适合免疫较强、炎症反应厉害的病人。对于免疫反应不足的,麻黄、附子、细辛均有快速的激发作用,麻黄的衍生品冰*毒就能大幅提升人体的作战应激力。(即伤寒论上的太阳少阴合病,太阳初起即见少阴症,显然是机体免疫过弱,阳气不足)

中药在危重热病的治疗上,是让免疫攻击力达到合适的炎症反应水平(即平衡的CARS),对病原体的攻击排在其次。而现代医学,对免疫的调节是弱项,对病原体的攻击是强项。

此外危重病和老年病上都会出现内分泌功能衰竭的问题。

老年医学的特点是脏器功能衰退,中药温补阴阳气血之法,特别能够支持病人。这恰好是现代医学的弱项。每一个国家领导人,什么样好的抗生素搞不到啊,但是最后以死于感染的居多。非抗生素不够强,实脏器功能衰退、自身免疫攻击力不足。中药恰能在这方面提供很强的支持力度。

路漫漫,其修远,乐在拔开迷雾后的径中行进,真理让人真痛快!


[续-----------           一                      ------------



所以由现代危重病医学的研究进展得出一个炎症反应的结论。

所谓的伤寒、风温,不是单纯的由病原体决定。而是每个独特的机体对病原体的不同的免疫反应造成的。

如果是病毒感染的,往往既往没有免疫记忆,初起时容易表现为畏寒等风寒,伤寒病表现;这时需要用麻黄一类药促进抗原递呈以激活被病毒遏制的特异性免疫;
如果是细菌感染的,那么往往一开始免疫就会产生抗体进行抗击,很快出现发热等邪正相争于气分的表现,炎症反应较剧。需用清解为主,以同步对病原体进行杀灭和抗炎症反应,稍佐透、汗之法以利于免疫系统的进一步调整。


当初2003年SARS来时,大量青壮年因炎症反应太重死于重症肺炎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老年人反而因为免疫效能低下,反而不会出现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过亢而逃过一劫。就是这种原理。
对于病毒性感染引过的炎症反应,应该象当年的乙脑一样,用中药清解法可以很有效的抑制这种过度的致命的炎症反应。度过免疫产生有效抗体所需的七日,这才是关键。也是我们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感染的一个思路。一定是要抑制有害的过度的发热等炎症反应表现。病毒本身很多时候不对人体产生危害,是人体发现病毒后,发起的无效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攻击,才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当初用白虎汤对病毒感染的乙脑起效的原理,就在于白虎汤能抑制因病毒而出现的无效的过度的炎症反应即非特异性免疫攻击,攻的都是自身组织。白虎汤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人就能挨过七天,七天之后人体自己的特异性抗体基本上都制造完毕,开始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了。
伤寒论里的方药更多的适合于病毒性疾病,因为其调节主要是扶正治疗,即祝味菊当年提出来的本体疗法理论,即刺激特异性免疫反应。

而温病学说,更多的是针对细菌式的炎症反应,所以更强调对病原体的清除。与姜春华当年提出的截断扭转理论相合。

最近十年来的危重病医学对于炎症反应和免疫攻击的研究新成果,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解释中医药对热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反过来让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伤寒温病辨证时条理更清晰。



[续-----------                二                                  ----------



关于伤寒论更适合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问题,我觉得依据还是比较足的。
比温病学说更适合于病毒治疗。而03年非典来时,很多中医的组方是用温病方,认为瘟疫用温病法合理,表面上看起来更附合现在医学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模式,比如用贯众、板蓝根、大青叶之类的对病毒有作用。实际上经方更适合,效果也会更好。可惜,当时坚持经方治疗的人好象很少。伤寒论天生就是为病毒性疾病而设的。非典治疗,用经方,预后会更好些。
说他天生的理由如下:

仲景原书名叫伤寒杂病论。可见其书分为两块,一块是针对伤寒的,一块是针对杂病的。
伤寒,是什么?伤寒,其实是东汉末年一种流行的瘟疫,死了很多人。
这在仲景原序中就有---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伤寒是当时人们对这场死人很多的流行病的称呼,特点是起病是畏寒多见。
所以仲景所写的伤寒论,是采集当时医药学的成就,专门用来治疗该病毒性传染病的心得体会。

曾见到某人写文章指出伤寒的发病与传变特点和非洲某种病毒性疾病。
仲景懂医,又为太守,针对此一流行病,当时写作可能动用官方的力量集中了一批医生,集体收治该病。估计有官方行为。

六经传变的模型,应该是根据这种传染病的特点专门构建的。三阳三阴,借用了当时的流行的某种玄学名词。
三阳在表,三阴在里,少阴在里,应当属于疾病的后期,正气不足,免疫全面崩溃的时候。不能把少阴病算作表证,如果当表证,一定是太少合病的叫法。胡希恕先生把少阴当表虚的看法,不符合病毒性疾病和免疫相互作用的机理。


另外一条依据是传变。一经传另一经,有的人传,有的人不传。
特别象病毒性感染后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
有的人免疫抗体发生早,及时清除病毒于表。
所以六经辨证的模型,实际上是表达病毒作用于人体后的免疫系统不同的反应阶段和反应能力。

最后一条说是病毒感染的依据是日。
伤寒论里经常会说几日传,几日如何。
后世注家经常会说,嗯,这个日是虚指。

如果按胡希恕先生的理解,仲景不重内经五行玄学,重实践,上承汤液经法。那么这个日一定是实指,即天数。
实指的天数,其实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我们知道病毒疾病的特点就是免疫反应是逐日发生的,首先是抗原递呈,然后是T细胞开始激活,慢慢的产生针对性的抗体,最后用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普通感冒,病毒型的,一般七八天会好转,在人体的免疫正常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正常的人体对首次感染的病毒 ,从病毒开始入侵到抗体大量生成,到清除病毒的毒害,一般需要七天左右。当然也有体质很差的,感冒可以持续一个月的,那是免疫抑制的太厉害的关系。
回过头来,看伤寒论里所写的日,全部是在十天以内的,其传经,都是几日,完全符合免疫对病毒的反应时间。



所以伤寒论是仲景当年为了治疗那种被当时人称为伤寒的病毒性流行病而写的专著,是一本瘟疫论。
其核心治疗思想,是通过刺激人的免疫,来达到对疾病的治疗。


看看伤寒论的常用药,麻黄桂枝附子等,就会发现都是温热药,对病原体的作用试验研究几乎全无效零,所以它们都不是祛邪药,都属于扶正药,这里的正就是免疫系统。

只不过麻黄和桂枝的扶正,是在其免疫反应的初始阶段,促其病毒抗原递呈,加速抗体的生产过程,减少过度的不良的病毒反应。而附子是在免疫被抑制的阶段来拯救崩溃的免疫。


温病学里的银花连翘黄芩等苦寒药,则是直接针对病原体的,体外试验研究可以明确。其对免疫的影响,不同于麻桂附。对细菌更有效。

时至今日,对付病毒最好的方法,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西药、中药都如此。
对付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这也是伤寒论经方,原是为一病专设,后来反而能治百病的道理。它的药方,针对的是调整人体的免疫系统,而不是病原体。所以这也是伤寒跟温病最大的区别。祝味菊当年的本体疗法理论就是体现伤寒论的这一精神,不管你病原体如何多变,我只把正气扶起,即刺激调整人体的免疫,所以百病可治。

温病学中大量采用的苦寒药,是针对病原体治疗为主,跟现代医学用抗生素有相近地方。唯一不同的是在清法之外,还有透转之法,这个估计主要是对免疫调整。但对病原体的治疗,中药弱于西药,这也是当年有一大批医生弃温病而赞伤寒的原因所在。
那时很多大夫说温病学家预测几日后如何,很准很神,但治疗往往无法取效。
民间大夫治肠伤寒用黄连取效,远好于温病辨证,这使姜春华先生提出了截断扭转的概念,其本质还是在于温病学直接针对病原体的控制和治疗。

一些浅见,仅供各位一笑。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方币 +50 收起 理由
王晓军 + 10 现代通俗的精彩解说让中医之理不再玄!期待后续!
黄煌 + 20 ICU,经方的用武之地!
李小荣 + 20 期待~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除夕夜:热入血室与小柴胡
下一篇:近期两例雷诺氏综合征的治疗
新浪微博 weibo.com/dddfnd

25

主题

0

积分

31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4 19: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经方的现代化方向,主要是中西医结合。
对于中西医结合者而言,这是最基本的理解,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对接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748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

Rank: 3Rank: 3

积分
74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由现代危重病医学的研究进展得出一个炎症反应的结论。

所谓的伤寒、风温,不是单纯的由病原体决定。而是每个独特的机体对病原体的不同的免疫反应造成的。

如果是病毒感染的,往往既往没有免疫记忆,初起时容易表现为畏寒等风寒,伤寒病表现;这时需要用麻黄一类药促进抗原递呈以激活被病毒遏制的特异性免疫;
如果是细菌感染的,那么往往一开始免疫就会产生抗体进行抗击,很快出现发热等邪正相争于气分的表现,炎症反应较剧。需用清解为主,以同步对病原体进行杀灭和抗炎症反应,稍佐透、汗之法以利于免疫系统的进一步调整。


当初2003年SARS来时,大量青壮年因炎症反应太重死于重症肺炎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老年人反而因为免疫效能低下,反而不会出现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过亢而逃过一劫。就是这种原理。
对于病毒性感染引过的炎症反应,应该象当年的乙脑一样,用中药清解法可以很有效的抑制这种过度的致命的炎症反应。度过免疫产生有效抗体所需的七日,这才是关键。也是我们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感染的一个思路。一定是要抑制有害的过度的发热等炎症反应表现。病毒本身很多时候不对人体产生危害,是人体发现病毒后,发起的无效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攻击,才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当初用白虎汤对病毒感染的乙脑起效的原理,就在于白虎汤能抑制因病毒而出现的无效的过度的炎症反应即非特异性免疫攻击,攻的都是自身组织。白虎汤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人就能挨过七天,七天之后人体自己的特异性抗体基本上都制造完毕,开始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了。
伤寒论里的方药更多的适合于病毒性疾病,因为其调节主要是扶正治疗,即祝味菊当年提出来的本体疗法理论,即刺激特异性免疫反应。

而温病学说,更多的是针对细菌式的炎症反应,所以更强调对病原体的清除。与姜春华当年提出的截断扭转理论相合。

最近十年来的危重病医学对于炎症反应和免疫攻击的研究新成果,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解释中医药对热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反过来让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伤寒温病辨证时条理更清晰。
新浪微博 weibo.com/dddf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4 20: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反过来让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伤寒温病辨证时条理更清晰。 \\\\\\清晰或通俗化,都是帮助经方的使用,切勿本末倒置,将帮助带来的方便和简陋,当做先进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4 2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病毒性感染引过的炎症反应,应该象当年的乙脑一样,用中药清解法可以很有效的抑制这种过度的致命的炎症反应。度过免疫产生有效抗体的七日,这才是关键。也是我们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感染的一个思路。一定是要抑制有害的过度的发热等炎症反应表现。病毒本身很多时候不对人体产生危害,是人体发现病毒后,发起的无效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攻击,才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当初用白虎汤对病毒感染的乙脑起效的原理,就在于白虎汤能抑制因病毒而出现的无效的过度的炎症反应即非特异性免疫攻击,攻的都是自身组织。白虎汤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人就能挨过七天,七天之后人体自己的特异性抗体基本上都制造完毕,开始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了。
伤寒论里的方药更多的适合于病毒性疾病,因为其调节主要是扶正治疗,即祝味菊当年提出来的本体疗法理论,即刺激特异性免疫反应。

而温病学说,更多的是针对细菌式的炎症反应,所以更强调对病原体的清除。与姜春华当年提出的截断扭转理论相合。

、、、、、很早就有类似的理论,显然也是片面的。就像有人说,中医的脾,大约等于西医的消化系统,这都是不严谨的。但是,它是通俗而清晰的,也是有参照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748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

Rank: 3Rank: 3

积分
74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20: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maixue 的帖子

maixue:对于病毒性感染引过的炎症反应,应该象当年的乙脑一样,用中药清解法可以很有效的抑制这种过度的致命的炎症反应。度过免疫产生有效抗体的七日,这才是关键。也是我们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 .. (2012-01-24 20:16) 
不好意思。纠正一下,关于炎症反应与热病恶化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在危重病领域得到突破性阐释。

不知很久以前何来?危重病科的规范化和进展也就这十几年的事情。
新浪微博 weibo.com/dddf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4 20: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危重病科的规范化和进展也就这十几年的事情。 、、、、、、、、、我不是说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4 2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看你的中西病理对应这一部分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2-1-24 21: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想新思路,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39

积分

31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发皇古意,融会新知

Rank: 2

积分
339
发表于 2012-1-24 2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2-1-25 06: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以依此思路写一本伤寒论新解,逐个解释仲景方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2788

积分

21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88
发表于 2012-1-25 08: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新意!!!有道理!!!
不过还是一句:“有是证,用是药!”从麻黄桂枝汤——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四逆辈——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密切随访,随证施治!
薛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积分

5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5 10: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出新径,辩证认识正邪两方面,不是共军太狡猾,而是我们应对不佳。从此入手,因势利导,太过者,削之,太弱者,强之。好思路。[s: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18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

Rank: 4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2-1-25 10: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楼主文章,我又会想到肖鹏先生。不知道肖鹏看了是相会于心,还是有侧面佐证。
还是黄煌教授说得好:楼主可以依此思路写一本伤寒论新解,逐个解释仲景方证;期待中,祝楼主新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18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

Rank: 4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2-1-25 11: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建议:楼主一边实践,另外马上着手进行中西医、中西药结合的临床总结和行之有效的处置规范的建立。这一套对“现代医学”实践者有用,他们就吃这一套。
做好了,应该会出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18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

Rank: 4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2-1-25 11: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都等成熟了才做,要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18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

Rank: 4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2-1-25 11: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有权半明着干,缺点条件默默干,多梳理、多对照、多做文案功夫。
功莫大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748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

Rank: 3Rank: 3

积分
74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2: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黄煌老师及各位的关注和鼓励

个人毕业后长期在ICU工作,中医的底子还是比较薄,缺少良师益友的指导啊,希望大家多提携。
这些只是个人一点稚嫩尚不成熟的想法。

最近在写一个感染病人免疫麻痹者,用六经辨证来确定此类患者的证型和经方治疗的课题。
想实证一下自己的观点。

现在感觉头大的是,六经辨证有时证型太不明确。

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什么想法,可以指点一下我。
新浪微博 weibo.com/dddf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18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

Rank: 4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2-1-25 13: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麦青先生的观点或许和你有相近之处,不知道楼主有否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18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

Rank: 4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2-1-25 13: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议杨麦青》——【原创】by 自强不息|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2-1-25 16: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伤寒论要中西医结合还是要看杨麦青老先生的《伤寒论的现代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748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

Rank: 3Rank: 3

积分
74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7: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麦青不了解。
我比较封闭,基于自己临床实践的思考多一些。

关于伤寒论更适合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问题,我觉得依据还是比较足的。
比温病学说更适合于病毒治疗。而03年非典来时,很多中医的组方是用温病方,认为瘟疫用温病法合理,表面上看起来更附合现在医学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模式,比如用贯众、板蓝根、大青叶之类的对病毒有作用。实际上经方更适合,效果也会更好。可惜,当时坚持经方治疗的人好象很少。伤寒论天生就是为病毒性疾病而设的。非典治疗,用经方,预后会更好些。
说他天生的理由如下:

仲景原书名叫伤寒杂病论。可见其书分为两块,一块是针对伤寒的,一块是针对杂病的。
伤寒,是什么?伤寒,其实是东汉末年一种流行的瘟疫,死了很多人。
这在仲景原序中就有---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伤寒是当时人们对这场死人很多的流行病的称呼,特点是起病是畏寒多见。
所以仲景所写的伤寒论,是采集当时医药学的成就,专门用来治疗该病毒性传染病的心得体会。

曾见到某人写文章指出伤寒的发病与传变特点和非洲某种病毒性疾病。
仲景懂医,又为太守,针对此一流行病,当时写作可能动用官方的力量集中了一批医生,集体收治该病。估计有官方行为。

六经传变的模型,应该是根据这种传染病的特点专门构建的。三阳三阴,借用了当时的流行的某种玄学名词。
三阳在表,三阴在里,少阴在里,应当属于疾病的后期,正气不足,免疫全面崩溃的时候。不能把少阴病算作表证,如果当表证,一定是太少合病的叫法。胡希恕先生把少阴当表虚的看法,不符合病毒性疾病和免疫相互作用的机理。


另外一条依据是传变。一经传另一经,有的人传,有的人不传。
特别象病毒性感染后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
有的人免疫抗体发生早,及时清除病毒于表。
所以六经辨证的模型,实际上是表达病毒作用于人体后的免疫系统不同的反应阶段和反应能力。

最后一条说是病毒感染的依据是日。
伤寒论里经常会说几日传,几日如何。
后世注家经常会说,嗯,这个日是虚指。

如果按胡希恕先生的理解,仲景不重内经五行玄学,重实践,上承汤液经法。那么这个日一定是实指,即天数。
实指的天数,其实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我们知道病毒疾病的特点就是免疫反应是逐日发生的,首先是抗原递呈,然后是T细胞开始激活,慢慢的产生针对性的抗体,最后用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普通感冒,病毒型的,一般七八天会好转,在人体的免疫正常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正常的人体对首次感染的病毒 ,从病毒开始入侵到抗体大量生成,到清除病毒的毒害,一般需要七天左右。当然也有体质很差的,感冒可以持续一个月的,那是免疫抑制的太厉害的关系。
回过头来,看伤寒论里所写的日,全部是在十天以内的,其传经,都是几日,完全符合免疫对病毒的反应时间。



所以伤寒论是仲景当年为了治疗那种被当时人称为伤寒的病毒性流行病而写的专著,是一本瘟疫论。
其核心治疗思想,是通过刺激人的免疫,来达到对疾病的治疗。


看看伤寒论的常用药,麻黄桂枝附子等,就会发现都是温热药,对病原体的作用试验研究几乎全无效零,所以它们都不是祛邪药,都属于扶正药,这里的正就是免疫系统。

只不过麻黄和桂枝的扶正,是在其免疫反应的初始阶段,促其病毒抗原递呈,加速抗体的生产过程,减少过度的不良的病毒反应。而附子是在免疫被抑制的阶段来拯救崩溃的免疫。


温病学里的银花连翘黄芩等苦寒药,则是直接针对病原体的,体外试验研究可以明确。其对免疫的影响,不同于麻桂附。对细菌更有效。

时至今日,对付病毒最好的方法,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西药、中药都如此。
对付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这也是伤寒论经方,原是为一病专设,后来反而能治百病的道理。它的药方,针对的是调整人体的免疫系统,而不是病原体。所以这也是伤寒跟温病最大的区别。祝味菊当年的本体疗法理论就是体现伤寒论的这一精神,不管你病原体如何多变,我只把正气扶起,即刺激调整人体的免疫,所以百病可治。

温病学中大量采用的苦寒药,是针对病原体治疗为主,跟现代医学用抗生素有相近地方。唯一不同的是在清法之外,还有透转之法,这个估计主要是对免疫调整。但对病原体的治疗,中药弱于西药,这也是当年有一大批医生弃温病而赞伤寒的原因所在。
那时很多大夫说温病学家预测几日后如何,很准很神,但治疗往往无法取效。
民间大夫治肠伤寒用黄连取效,远好于温病辨证,这使姜春华先生提出了截断扭转的概念,其本质还是在于温病学直接针对病原体的控制和治疗。

一些浅见,仅供各位一笑。
新浪微博 weibo.com/dddf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890

积分

39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90
发表于 2012-1-25 1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45

积分

120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5
发表于 2012-1-27 12: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融会贯通,很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3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7 20: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愉快的老头 的帖子

愉快的老头:独出新径,辩证认识正邪两方面,不是共军太狡猾,而是我们应对不佳。从此入手,因势利导,太过者,削之,太弱者,强之。好思路。[s:179]  (2012-01-25 10:05) 
[s:184][s:184][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920

积分

18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收心做人,放胆做事

Rank: 3Rank: 3

积分
920
发表于 2012-2-5 15: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吾道不孤啊,SIRS的时候,炎症反应占上风,病在三阳,这个时候驱邪为主,反过来,变成CARS的时候,抗炎反应占上风,免疫都被破坏了,这个时候,扶正应该为主,感觉病情属于三阴。我一直这么用药的,效果很好,ICU 的同道,呵呵
琴心剑胆,艺高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2-2-5 18: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通俗的精彩解说让中医之理不再玄!期待后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63
发表于 2012-2-15 16: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3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2-26 23: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一直以来都希望有谁能够道出中西医之间的谜团,谢谢楼主的一缕春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460

积分

25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60
QQ
发表于 2012-5-31 0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中不西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不如把时间放在方证上面


方证的扩展方面...

中医怎么个中西结合都不能离开辩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731

积分

550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731
发表于 2012-7-21 10: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学习。
期盼宜昌、肖鹏、drwind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43

积分

2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3
发表于 2012-8-16 11: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这篇文章很有价值,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万

积分

91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402
发表于 2012-12-8 19: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晴朗 的帖子

晴朗:不中不西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不如把时间放在方证上面


....... (2012-05-31 00:31)
已故名老中医姜春华先生曾说:对学术要不存门户之见,尤其对中西医更不要有门户之间。中西医都是面对患者,我们的医学知识只是怕少,不是怕多。《扁鹊传》说:“医之所病病道少”,这是有心肝的话。做中医多一些西医知识有什么不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姜春华在人才荟萃、医家云集的上海医科大学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他深深体会到,作为西医名牌大学的中医教授,要善于与西医教授共事,注意发挥西医之长,在继承发掘整理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中医,参与和指导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多出成果,取得突破。这是发展中医的历史重任。作为一名老中医,他不愿做被传统观念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所谓“纯中医”,更不屑当以肤浅的“中西合璧”应付临床的所谓“新中医”,而是向往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讲究实效的“走样中医”。他常说:“中医要走样,不走样就不能进步,中医只有不断进步才有前途”。他认为,治病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理法,要敢于创理外之理,法外之法,如果古人不创新,永远停留在张仲景时代,则中医学亦无如此丰富的内容了。
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可贵贡献的姜春华 肝硬化腹水治疗法 肝硬化腹水治疗法
http://www.120.lc/gb/gyh/bj/117071/
慎始善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乘风破浪飞也去,方知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3-7-7 2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这样的善于思考,结合中西医各家之所长,必有大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020

积分

35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20
发表于 2013-8-1 1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观点新颖,思想敏锐,值得学习和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积分

2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11
发表于 2013-8-25 23: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很精彩,的确西医在很多内科病的治疗上不如中医,而中医的经方是疗效最突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75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1-2 03: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18

积分

50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8
QQ
发表于 2014-1-2 14: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慧通到恒远 的帖子

慧通到恒远:内容很精彩,的确西医在很多内科病的治疗上不如中医,而中医的经方是疗效最突出的 (2013-08-25 23:31) 
中医消灭炎症还是不如西医,但是激发免疫比西医强,你没有仔细看全文
医本仁数,不能私藏,愿天下无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18

积分

50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8
QQ
发表于 2014-1-14 17: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比中医的优势里面一项就是可以跳过胃肠吸收这一块(很多危重病人连饭都不吃,药也难入口,中医很难有作为了)
中药无论怎么做,必须靠胃肠吸收,不光需要胃肠是好的,而且还需要时间.
西药可以跳过胃肠,直接静脉注射进去,不光药物还可以是能量,可以不顾及胃肠,而且起效快
盲目夸大中医和贬低西医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医本仁数,不能私藏,愿天下无疾!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06:53 , Processed in 0.12715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