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08|回复: 6

浅论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复制链接]

64

主题

1408

积分

3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08
QQ
发表于 2014-3-4 14: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温病与热病,本无两样,皆为温病。对温病的定义,皆当依仲景“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发热而渴不恶寒,言温病之常、言温病之本,教人莫误用辛温解表发汗之麻桂诸方,当辛凉清解,自在不言。
        温病初感,些许恶寒,里热已显,此为里热郁而不得达表,稍用清宣解郁法,表郁得解,里热布散,寒热自解。与伤寒,自是不同,总不出伤寒辨郁证之法门。
        至于暑病,特指天气炎热致人发病,一面教人避暑,一面教人知犯所逆以利辨治,其分析治法,亦不出六经范围。仲景所列治暑法,不过言其常,读者诸君当以六经辨证为根,随暑证变现之证而治疗,莫拘仲景方而不变通。
        疫者,特指传染性疾病。凡具明显传染性的疾病,皆称为疫,有温疫、寒疫、湿疫、湿热疫等,亦不出审证求因,因证并治之法。
        四时之感,无非随季节而言发病之常,所发之病,可为伤寒、为温病、为暑、为湿、为疫,无论何病,现六经何证,即以何证治法,并无特别之处。
        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言温病之来路。新感温病是感受外邪所发,感而即病;伏邪温病是由内而发,或者感而不发,伏于体内,当时乃发。《内经》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是言“无内虚,便无邪感”。新感与伏邪,仅是相对而言,并无明确分界。之所以分外感温病与伏邪温病,是示人病位,以明治疗大法。外感者,自当解表,伏邪者,清里为要。
        对于湿温,是湿与温二邪共同害人,治疗时自当分清湿与热之轻重、部位。仲景本有三焦明言,只不过多以心下、胁下、脐旁等更具体清晰的部位来谈,远较三焦辨证更为精确。
        新感温病,恶寒轻、发热重(患者自我感觉,非体温计之温度测量),参以舌苔,知其为内热郁闭不得出,故而稍有恶寒之感,实际内有真热,温病学家,敢于跳出仲景“先表后里”的原则,而用轻清宣郁、清热解毒之法,实再难得,简直可以称得上创举了。
        湿温病,仲景仅有“阳明病系在太阴”两条及诸发黄条,若小便自利并无发黄之湿温,所言甚少,医家于临床无法可本。温病学家,通过不断实践观察总结得出湿温病的治疗原则与有效方药,足以补仲景之未备,极其可贵。
        胡希恕所讲仲景书,至深至精,可法可师,及论温病,既粗且浅。特别是对《温病条辨》按,亦多偏执,之所以近乎全盘否定,可能跟胡老早年对医学尚未有更深见解有关。而吴氏论温病,凿分手经足经,另列三焦辨证,欲与仲景六经辨证成一纵一横之势,全不知柯韵伯“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要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在病名上寻枝叶”之训。吴氏所论,看似精详,实乱经旨,徒使后学迷茫,亦不足取。但对他所创一些方药,不能全盘否定,在参考叶氏医案及诸家医案的基础上,重新分析整理其方证后,方可酌情运用。
        想弄明白温病,并无省心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读温病经典,参以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对温病诸书所论重新进行六经整理,自然可理出头绪。再参考近代各家对温病的综述、温病医案,对温病理论的掌握,自然比较扎实。
        论温病,当用仲景之医理,治温病当取仲景之大法,至于方药,后世温病家多有可取处。若说简单,就是“辨病证、辨方证”六字而已。




上一篇:哪些中草药有肝脏损害的副作用
下一篇:《湿热论》讲稿前言
专于仲景书,以胡师为本,走中西神交路,一切为病家想。

7

主题

1574

积分

350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74
发表于 2014-3-4 18: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论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02

积分

144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02
发表于 2014-3-4 20: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还是说了胡希恕不好的话呀,哈哈哈,看楼主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408

积分

3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0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2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zhongzhuan2000 的帖子

zhongzhuan2000:呵呵,还是说了胡希恕不好的话呀,哈哈哈,看楼主的了, (2014-03-04 20:30) 
不是说胡老不好,而是客观的看待他学术上的优势与劣势,以更好的吸收与改进,这样才利于我们水平的快速提高。但在对仲景书的精深方面,我是一辈子都不敢望其项背啊。
专于仲景书,以胡师为本,走中西神交路,一切为病家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3-5 09: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也不可能把天下的病都看了,谁也不可能看病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134

积分

1643 小时

在线时间

超级版主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Rank: 8Rank: 8

积分
2134
发表于 2014-3-26 22: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还是要多读读的。我发现,自古治疫的经验有这种特点,细菌性感染,如鼠疫、肠伤寒,多用大黄、黄连,如大承气汤、黄连解毒汤,即刘河间、吴又可、杨栗山他们所擅长的。而病毒性感染如出血热、天花、脑炎等,还有钩端螺旋体病,多要用大剂石膏,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瘟败毒饮等。不绝对,但隐约有这种倾向性。而叶天士他们搞的那一套,特别是提出辛凉解表、味苦微辛流气化湿之类,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传染病,多数只能应付时疾,连肺炎,哪怕是支气管肺炎也搞不定,简直是误人子弟。
雪过黄连淡,风来厚朴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积分

4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3-28 2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书白读了! (2014-03-27 10:21) 
网站怎么有这样的人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03:41 , Processed in 0.76356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