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5|回复: 0

无意子谈医------感慨万千,长见识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3649

积分

141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呼吸顺畅,是我努力要

Rank: 5Rank: 5

积分
3649
发表于 2012-9-4 1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无意子先生经常说:中医的问题也是中医人的问题,而中医人主要是中国人,把中医问题放大到中国人问题就必须从文化对人性的影响的高度来分析,虽然这个问题不能多讲,但学习中医的后学者必须要清醒。中国的功名利禄观和为人处事的虚伪性的杂交产物是这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怪物,100年被外国奴役或者今后影响世界的皆由此为源。 这种功名利禄观和为人处事的虚伪性,使我们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上汉奸最多的国家—。中医界如果脱不了此俗,则中医不可能成为‘世界自然医学’的领头羊,中医界脱得了此俗,则中医能成为‘世界自然医学’的领头羊。从治疗疾病的角度看,如果医者、患者及医、患周边的人脱不了功名利禄观和为人处事的虚伪性,那么疾病也是很难治疗的。
        关于学习中医,我以前也走了不少弯路,后来才悟出:同一问题看多家观点,久之自明,切忌认定一家之言,切忌遇相左即讨教,切忌急于把问题搞明白。
       什么是中医传统理论?最基础的东西是最高的理论,又是大家都知道的理论,这些东西了解、知道、记住它不难,难的是面对实际的灵活运用和旁通。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后又形成了各家理论,各说各的,把初学者搞的一头雾水,害了不少人哪!有些老中医到了70岁也治不了一个杂症,一辈子只能开太平方,这样下去要少救多少条性命呀!?
       你们网上还有用大剂量附子治疗肝癌的,理论上可以说出一大堆,可是人被治个半死,那理论还有啥用?火热可通气血冲筋脉,如治疗风湿虚寒痹症能有奇效,但是肝癌虽然是气血郁结,但此时的气血郁结与风湿虚寒所致的气血阻滞不可比类哪,治疗用药怎能类同乎?又如感冒初起多用解表,以发汗居多,我就反对此一传统理论和方法,因为真正的传统理论和方法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在的书上是这样教育的,我们去争论会浪费好多时间。
       学医之路起步在医外,入门之后更要关注医外。
      中医大道至简不繁,那些玄而又玄,复杂至极的中医理论中隐藏着极其简单的方法。许多人(包括我以前)钻进书堆,卷进医堆,陷在药堆出不来,把人体搞的复杂之极,治法繁难之极,结果把别人和自己都搞糊涂了,治好了,治坏了都不知道怎么会事。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中医从古至今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秘方”.真正的秘方其实就只是辩证论治,对症用药而已。
       学中医、中药,现在这样啃本本,死记硬背是出不了名医的,只会出更多的庸医。纲举目张,要抓本源,本源是什么,本源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阴阳、五行、生克。振兴中医的确不容易,既要对付外面打压(西医及伪学者),又要解决几千年内部累积的庸医和门派争斗。
       看各类名老中医医案,不带任务观点,不让医案的观点先入为主,不拘泥于自己是那个门派。医家本无派,庸人自扰之。
       任何一本书都可看成医书,那怕是书法、石刻、古玩、音乐、建筑、量子力学、相对论、数理化、红楼、水浒、三国、各类爱情小说……,这其中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是正宗的中医理论。
      非经不相干之事,方成相干之业。君不闻良相良医同源?治一国如治一身,反之治一身亦如同治一国乎?观吾国历代大医有几人死读书?又有几个研究生、搏导能名垂医史?行万里路尚且胜读万卷书,有各学科知识,能经各种历练,方可触类旁通,方能成就常人未及之功。
      治杂病方显中医水平,治绝症实证医师能力。从研读医案入门,从治一例患者入手,反复比较推敲,并展开思考,定将受益无穷。但这必须基于自己熟运几十味药,否则有落空之虞!
       很多人至今不了解中医,热爱中医的又一知半解者为多,比如最近很热销的《求医不如求己》一书的中里巴人,在该书中说:“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支气管炎,西医主张消炎止咳,中医倡导宣肺化痰。先让西医治,症状很快消除,但随即又复发,不能去根;请中医来调,体质确有增强,但是症状却难以消除,最后变成老慢支。中医西医都望而生畏,故有‘内科不治喘’的老话。” 这都是一知半解的说法,只能说他们根本没见识过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治这些疑难杂症和绝症(白血病、癌症、爱滋病、吸毒后遗症)中医的治愈和控制率比西医要高的多的多。
      刘力红还是在门口,她们连“无”阶段都没经过,怎么能会无后之有的‘观’?“观”也是初步的,因为“观”就要用心,用心即为“有”,“有”即是着相。但初入不“观”也不行,后天之人即已“有”了,只能从“有”入“有无之间”,即常说的恍惚之境,然后才能达“无”,入“无”你是不知道的。在“无中生出有”,此时能体会到“经络”等等的“有”。
      中医界老是争什么有余不足的问题,把后学者搞苦啦!这有余不足不是常态,不是数学公式上的系数K。阴阳有余不足之论是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治病中总结出来的。古代、现代不同,男女不同,从业性质不同,生活习性不同等等,这个动态平衡过程在个体身上都不同。古时生活模式差异少、小,故用常字形容也算八、九不离十; 现代生活模式个体差异大,这个常字就不能用了。人的健康在于阴阳平衡,至少能迅速地达到动态平衡。如果不平衡过了承受点,则显为病态,久则成疾。要知道阴阳互根互用,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过犹不及,强平衡、弱平衡都比不平衡好。对不足的也不一定补,可以抑制有余的,同样能治病。 就大多数今人而言,多为阳亢而致阳不足,阳亢耗阴亦致阴不足,但这二个不足不是同时发生的,先为耗阳而不足,后为耗阴而阴不足,故病程延绵,假像交替,而致医者无从下药。
      学医千万不要死多书,不要拘泥,华陀读了多少经络脏腑学?张仲景写伤寒论之前读了那一家的伤寒论?! 古人要是像现在学中医读背几十、上百本书,那一个名医都出不了,书没读完,自己快完蛋了。要医外学医,闭目悟医……。点一下,中阳也储能,否则何来厚薄。如能练静功,于宁静不执中可体悟中阳是非同一般。
       武术套路冠军打不过一个小混混,为什么呢?冠军光练不打无实战经验,小混混天天打架斗欧,有实战体验!学中医光学书本,靠听看,一心想要现成方,恐难登堂,有千方万法皆纸上谈兵。失街亭仍纸上谈兵者之误也!故在我国政治系搏士当不了政治家,而民企大享又有几人是经济管理专业高才?
一包感冒冲剂能治十几种病,并非药变而是法变,法变是术变的量变结果。
       对中医各家各派理论、方法都取吸其精华的原则,实际上没有那家一定是最伟大的。
       中医各家各派从理论上讲,它生于斯,成于斯,一定有它符合斯地斯处的原因,但某一中医理论的时空性、地域性、人的体性(川渝人吃麻辣大多无事,到江浙人吃麻辣十吃九火呢!)……,说明它不全具有广泛性,因此既不可照搬,也不可全抛。因此,作为任何一派的弟子,个人医术水平高低,不代表门派水平之高低。就具体医者来说,社会只承认“不管白医黑医,能治别人治不了的病,就是好医、神医。但神医不思进取,缺德性,也会变成庸医。
      在学医、行医,度众生的历程中,我们始终要牢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格言。才会勇猛精进。
      世界太大,天下太复杂,争论永远无尽头,对世界天下论事讲理,如盲人摸像,摸倒什么是什么。只有凌空者微笑不语,因为若语,则全部盲人都说你是错的。
      凡繁杂深奥的东西大多数是假的。中医、气功、易经、武术都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而许多人热衷于繁杂深奥,自己都搞不明白,又去忽悠弟子,弟子只好不懂装懂,又去忽悠他人,如此一代一代,最后谁都不明白在研究和学什么。不少觉得学了很多,一旦实用就不知从何下手。
      学医行医救人之道,贵在能继承,更贵在能发扬光大、有所发展。古之贤医圣医所述医理与当时的天、地、人相合,在天、地、人之变化相对稳定的时空段,这些医理是当时的医者必守的金科玉律。但老子所说的‘非常道,非常名’,揭示了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的真理。
      医之理、法、术亦然,没有不变的道理,你们看一看有几个认死理不变,背死理如流,讲死理如悬河者能解决现代人的现代绝症?!并非他们不聪明、不用功,而是拘泥不化或者为名利、正统所束缚!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天旋地转,沧海桑田,冰山化水,烈液成丘;天变了极地上空出个洞,地变了到处水泥封地气,水变了鱼虾五脏少又多,人变了午时尚在睡梦中,药变了胎儿母腹吸抗生,等等等等;古人见过吗这阵势吗?
     真正的中医的长处在于从不拘泥,在于从不执一而排万,以一执而拒千,故医道即心道,心不正难入真道,医道之基为气道,不修气道难入内景,心浮气躁者、利欲薰蒸者永无入医道之缘。这话主要是说给我的弟子们听的。
     无意子是个学研者,又学又研,因此,中医也只是他学研的内容之一,他让我不要跟随他太久。他的主要兴趣是进山静修。作者:清茶




上一篇:“奇才”秦兆虎三五事(三)
下一篇:无意子(即秦兆虎先生)谈中医理论----长见识,感慨万千。
呼吸顺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3 08:49 , Processed in 0.12095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