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905|回复: 12

许跃远老师的脉诊精华:

[复制链接]

41

主题

521

积分

29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经方不朽,大道永恒!

Rank: 3Rank: 3

积分
521
QQ
发表于 2009-8-3 11: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许跃远老师的脉诊精华:
脉晕

传统中医以整体观认识人体,识病断证总是以“白箱”的法则并同合于大自然。在脉象的认识上也是把细微的东西剔去,精炼出27脉。这种脉象的整体观念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他以脉辨证,指导临床诊察疾病与用药,并把这一方法做到极致,但他视脉诊病为管见。这一法则致使中医几千年来回视古训,寻经据典蔚然成风。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我们认识疾病的水平向分子延伸,规模医院的医生均细化到专科,这一理念与趋势使整体观念受到挑战。在现代医学科技为主导的近代,中医每日接诊的病例多是西医难以医治的疑难病,也就是说中医每天都在接触“黑箱”认识论中的内脏病,现代人并不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唯一的致病因素,他们在零下几十度的南极,风寒来的更少,在显微镜下他们发现了病原菌与病毒。于是这将产生二种结果:一是质疑中医的科学性,推崇西医。二是以整体观念通观内脏病。其结果是弱者恒弱、强者恒强。
中医有几千年的医学内涵与神奇疗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历史上曾多次被边缘化后又被抢救,如果没有自身的不足,决不会出现颓势,这种悲局使我们反思。不少的临床医学家在尝试一种方法,微观的研究脉象,研究现代疾病的脉象形态、研究中药在微观病中的作用。这种尝试已经有大的突破,实践证明这种微观的医学新动态正是中医认识现代医学内涵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医不是宗教,纳故不前必将落后。
当前研究微观脉的参与者很多,理法所见各异,但临床诊病结果相差无几。例如,山东的金伟,著有《金氏脉学》,对微观脉诊研究颇有成就,尤其对各种脉气的精确计算别具特色,他的脉诊正确率可以超越85﹪。湖北的王光宇对局灶性涩脉、弦脉等研究已经细化到毫米的水平。对肿瘤的未病先知说明脉诊的神奇性与实用性都是无可非议的。现代理化仪器也有其适应症范围,正确率也不是100﹪,仪器的操作者对临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诊断误差的原因之一。但令人费解的是:当前,研究微观脉卓有见地的学者多是西医,而大多数中医研究机构的脉象研究成果是脉象仪。二种反差使我们匪夷所思,假如这种现象倒置,出现的成果应该更地道,对接起来更方便,当然这需要转换思维模式,博学中西之长。流行在民间的“中医好、西医好”等评价方式都是错误的,片面的。中西医学是两个渊源,思维方式不同,疗效各有千秋,取长补短,补偏救弊这才是我们应当坚持的。
    我们的先人几百年前对早期疾病的脉象形式(脉晕)已经有所发现与研究,当然这只是历史的点滴动态并不是主流。根据作者对微观脉象的临床研究认为:现有微观脉象都是前人“脉晕”的不同形式,人体各种脏器疾病的脉象信息都是以“脉晕”的形式显现在脉道中,当前各家关于微观脉的成说都只是“脉晕”的不同称谓,因此微观脉象应该以“脉晕”统观。
     谈及微观脉,这里还有微到何种程度为微?作者认为:等于或小于寸口三部的“部”即为微观(从该意义上讲,缺部也应属微观。短脉也是微观脉)。微观脉可以微感小到脉气似有非无的程度,在医生精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脉诊可以感受到脑中的微血栓,这种微血栓只有加强的磁共振才能发现而CT往往漏诊。许多类似脑血管疾病,医院仅能在发病后诊断,而脉诊可以提前几年感应到。脉诊感应胆囊内的小息肉,这种病变也只有敏感的“B”超才能诊断。脉诊能感应芝麻大小的结石,而B超对结石的诊断率仅占50﹪。脉诊诊断颈、肩、背部筋膜、肌肉、骨膜病变很准确而方便,但各种仪器常常不得结果。








脉 晕

(一)概述:脉晕特指脉象中强、弱、大、小、微、浮、沉不等的脉气团,它是人体内脏疾病的全息元,是内望病脏脉气的具体形式。
(二)脉晕的研究:脉晕脉象是一种新的提法,老的脉象现象。历代脉学著作中对脉晕均视为脉外干扰因素,因而没有进一步的研究成说。根据古人描述的脉晕特点,结合作者对脉晕脉象的体会我认为,古人描述的寸口之“独”也有脉晕的成分。
《内经》云:“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里的“独”一般可从三方面理解:1、脉体之独,即左右寸口同出现一种病脉,如同为迟脉为寒症,同为数脉为热症,同为浮脉为表症等。2、脏器之独:六部脉同时脉独弦为肝病。六脉独沉为肾病等。3、部位之独,即脉晕脉象。六脉中独部见独,一部独异,则独异之处多见病。如左寸脉独大多见心脏的增大;独沉、独弱则多见心脏的供血不足等。双寸脉桡侧缘边脉多见颈椎病等等。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脉神章•独论》中提出:“切脉论独,独处藏奸”。可见先导张介宾对脉晕早有一定的认识。他还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清代医学家周学海在谈及脉象的单按总按时于《读医随笔》中云:“……单按强总按大者,是其脉体弦细而二旁有晕也。总按指下部位大,而晕亦鼓而应指矣。单按大而总按细者,必其人血虚气躁,脉体细弱,而二旁之晕较盛也。食指灵,而晕能应指,名中二指木,而晕不能应指矣。更有单按浮总按沉,单按沉总按浮者,其浮即晕也……”。这里的晕即“脉晕”。周学海在这里表示出寸口脉不同的脉晕形式。当代脉学大家赵恩俭在《中医脉诊学》中也认为:“这里所说的晕,是脉搏振动时所出现的振幅,与脉象有相似之形,但又非脉象。晕的存在,常常干扰原有的正常脉象。无论单按总按,都应注意排除晕的干扰”。可见,脉之晕至今仍然不被脉学家视为病脉,这也是整体辨病识脉的不足之处,说明中医在脉象认识内脏疾病的取法上有求全去微的问题。作者数十年临床研究证明:脉晕是人体内脏疾病时的早期脉象形式,了解与掌握脉晕的不同变化对现代疾病的诊断有触脉知病的作用。
候脉时,左、右寸口脉体上常常会触及许多点状的搏动力点,也常常触及到许多凹陷的或无力的搏动弱点,这些点状脉点在寸口脉上的分属与人体脏器的疾病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研究这些脉点与脉点间的关系、脉点与脉象间的关系、对疾病脏器的早期诊断有重大的现代临床意义。
脉晕点的性质有阴阳之分。阳性脉晕是指强于、大于或浮于脉象的搏动脉点。阴性脉晕是指弱于、小于或沉于、细于脉道的搏动脉点。        
有时脉晕的性质是混合的,如大而弱的脉点,沉而强的脉点,小而尖如沙石的脉点等。脉晕的大小以脉道的管径比,其点晕大于脉道的管径为大,反之为小。脉晕的浮、沉以脉道的浮、沉比,浮于脉道为浮,沉于脉道为沉。脉晕的脉力以脉道的脉力比,强则为强,弱则为弱。实践证明脉晕的各种指感变化与对应脏器的疾病性质有紧密关系。
一般:
1、实质性脏器疾病状态下的脉晕脉力强、位沉、范围亦大。
2、空腔脏器的脉晕为浮、弱、柔。空腔脏器发生占位时也
可发生实质脏器的脉晕。
3、脏器体积小则脉晕小,脏器体积大则脉晕大。
4、脏器在躯体的位置决定脉晕的浮、沉脉位。如乳房,脉位多浮,肝脏脉位沉。
5、实质性脏器的手术摘除或部分切除:其脉晕沉凹或脉气消失(术后二年可见脉气恢复)。
6、空腔脏器的手术切除:可见脉气的消失或出现术后特殊脉晕,并保持术后数年不变。
7、指示性脉晕:可以提示脏器疾病的病理性质。
(1)硬晕:指感如隔睑触眼球,脉气明显,脉力混厚,变动指位不消失。多见实质脏器的肿大、硬化、肿瘤等。如:肝脏、大脑、肾脏、子宫、前列腺、脾脏等。
(2)柔晕:指感如轻抚耳垂,或轻触蝌蚪腹,柔软而不易感知。变动指位即消失,复寻6次脉动后再现。多见空腔脏器的炎症、水肿、癌变等。如:肺、胃、肠、膀胱等。
(3)沙石晕:指感如轻抚小沙石,且表面不光滑,脉气明显,变动指位脉气不消。多见结石、钙化灶。(部分结石外包炎性软物可以出现与息肉相似的脉感)。
(4)息肉晕:指感类同于沙石晕但脉气较弱,呈小结节状。变动指位脉气消失,复寻三次脉动内再现,见于内脏的软性赘生物。
(5)内瘢痕晕:内脏的瘢痕脉气介于沙石与息肉晕脉气之间,结节状,表面粗糙,指感较清晰且固定不移。如:内窥镜留下的小疤痕为关脉的浮位上点状小结节状脉气团。
(6)外疤痕晕:在浮位清晰可触的细线状晕,多见手术疤痕等,该晕常漂浮在浮位。(与外周软组织拉伤时的边脉鉴别在于脉气的力度与脉位)。同时伴有脏器切除的凹晕。
(7)骨晕:指感如重按耳屏,脉气明显,变动指位脉气不消。见于骨质增生,钙化灶等,若伴有边脉则出现该侧疼痛。
(8)溃疡灶:见于突起的中凹形结节,指感清晰,伴有炎症时相似一盆发热的火焰。
(9)小浊晕:指感如轻触粗面馒头的表面,分布较弥散,多见脂肪颗粒在脏器内的沉积。例如:脂肪肝的脉象是,右关脉晕如豆,且表面粗,脉浊。
(10)凹晕:局灶性的脉干瘪。多见脏器的缺血、慢性病损,溃疡、功能减弱、手术的摘除等。
(11)皮囊晕:指感如轻触小囊袋。见于胆囊、卵巢、机化的血肿,痔疮等炎症性病变或静脉的扩张。
(12)水晕:似有似无的水珠冲手,被查者体位改变时该晕可以消失,复寻在10次脉动后出现。见于各种腔隙性积液,如胸、腹水、积血等,(积血块的脉感是柔弱不规则的脉气团)。
(13)憋尿晕:似有宽大而柔弱的冲动触手,形若指目轻寻龟头之肤。改变脉位可消失,复寻10次脉动后出现。多见高度充盈膀胱的脉气。
(14)粪晕:右尺脉柔软的局灶性浮起,大便解后立即消失。
(15)短线晕:在脉动中出现短线状脉气,清晰可见,改变指位立即消失,复寻3次脉动后出现,常见粘膜,浆膜等炎症病变。如子宫内膜炎等(与疤痕线状晕的鉴别是在脉位上)。
(16)晕中晕:表现为不同质感的晕同时出现在某指下,多见不同疾病同时出现在该部。如胆石性胆囊炎:表现为囊袋中出现沙石晕。排卵期尺脉底出现皮囊晕中摸及小泡晕,手术切除了子宫肌瘤则尺脉底部的子宫晕表面有凹坑,恶性肿瘤的中心液化等。
(17)粘滞晕:脉晕粘滞,与指有摩擦力,多见内脏的肿瘤,伴涩见于恶性肿瘤。
(18)涩晕:晕体表面涩行,晕气前却,停顿后出现伪足,提示脏器的血供不足,可见于肿瘤、恶性肿瘤。
(19)异物晕:指下有异物的形态与质感。如宫内节育环,在子宫的中间位出现质密的环状坚硬物。
(20)神经压迫晕:表现为受罹神经分布区域脉气的实变。
(21)肠粘连晕:为横向的小切迹,多提示肠粘连性束带。
总之:脏象的脉晕代表着脏器疾病的性质、方位、形态,它将逐渐被我们发现与认识,作者辨别出21种,事实上这有可能只是初步,也期望同仁再发现。
9、脏器的充血、水肿、体积的增大、淤血性梗阻、静脉的回流受阻、空腔脏器手术后的组织粘连等多见阳性脉晕。
10、脏器的体积减小、慢性病变的萎缩、组织的缺血、缺血性栓塞等多见阴性脉晕。
11、空腔脏器的溃疡多见阴性脉晕,有时合并小的弦边,根据弦边的长短可以了解病变的程度与疼痛的范围。
12、肌肉、筋膜、骨膜的脉晕点呈条索样。
13、内脏实质性脏器的脉晕点呈豆点状。
14、内脏牵涉疼痛的脉晕点呈豆点晕兼边脉的脉象。
(三)脉晕点的特征
1、阳性脉晕点:如触槐树   
豆角。  图()
2、阴性脉晕点:如触笛
管的音孔。
3、脉体横断面示意人体脉晕的不同形式


      肠晕           脉晕
脾晕 胃    肝晕
      边脉
     骨晕
(脉体横断面看人体脉晕的不同形式)

(四)脉晕原理探讨
人体脏器的发育是按照神经血管的延伸而发育的,胚胎第四周人体的四肢开始发育延伸,而且此时人的心脏及头已经形成,按照信息刻录的先后,各脏器的全息元井然有序的刻录在寸口脉上。(当然脉象不仅在寸口,全身的脉道都有脉象的信息,在寸口脉上得到的脉诊结果与颞动脉、足背动脉等脉诊结果是相同的)。临床上乳房切除时,其对应关脉的脉气明显减弱,肝硬化、脾肿大病人医生把其脾脏摘除后,左关脉明显减弱,特别是风脉的交差性脉气变化,足以证明寸口脉中脉晕点是真实存在的。
脉晕点形成的原理与疾病状态下神经的本位传导和脏器血管与心脏的收缩、舒张不协调有关。寸口脉中的脉晕其形态与脏器的大小、质地、位置有相似之处,这也说明脉象是全息的。脉道是一条充满流体的管道,各脏器的信息正常情况下都隐藏在脉道中。如果某一脏器出现异常的病理信息,则脉道中信息的平衡被打破,这一疾病脏器的疾病信息就会显露在脉象中,音脉就是心脏瓣膜的病变产生了杂音因而出现。各种内脏的病理信息总是以脉晕的形式出现,脉晕是内脏疾病时的信息团,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掌握脉晕的各种形式,可以对人体内脏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研究发现:人从胚胎发育开始到性生理的成熟,脉象才能达到“平脉”的要求。而疾病状态下的器官发生了形态、功能、血管口径的变化并打破了协调与匹配关系,这种疾病脉气对血管壁进行回音及撞击,形成疾病脏器独异的脉气形式,这就是脉晕。
图(5)血管前方阻力增加则血管中会出现脉晕
                        
                      脏器在疾病状态下血管管径变细、淤血、梗阻、压迫、不通等
      ( 虚线箭头示意:出现脉晕)
  血管
                                          
        
                                       
这种独异的脉气形式在寸口脉上就是脉晕点。疾病脏器距心脏的间距与脉晕点在寸口的位置有对应关系。寸口脉上感应其脉气则头、心为最早,分属在寸部。肝、胆、脾、胃、胰腺、肾、肠次之,分属在关部。肠、泌尿、生殖、下肢等在最后分属在尺部。
中医脉诊的“动脉”就是典型的脉晕点脉象。其病理是:内脏的微血管缩舒状态与心脏的收缩、舒张不协调所致。即心脏收缩时脏器的血管闭合,心脏舒张时脏器的血管开放,而造成脉动的 脉象。
头、颈、胸、上肢及其所属各器官,其血液供应主要是主动脉弓的第一级分枝,属于中医寸脉的感应分区。其中:
(1)    头部的脉象信息在寸脉的远心端。
(2)    颈部的脉象信息在寸脉的中部。
(3)胸腔所含脏器的脉象信息覆盖寸脉部。
人体中腹部脏器,其中包括:肝、胆、胰、脾、胃、双侧肾脏、肾上腺、部分肠管(结肠的右曲、空、回肠、肠系膜、)。它们的血液供应基本来源于腹主动脉的分枝,并基本呈一个水平面,它相当于关脉的分属区域。
(1)     肝、胆、脾胃的脉象信息在关脉的远心端。?
(2)     肾、胰腺、肠等脉气在关脉的近心端。
人体盆腔脏器和下肢血液供应为髂内外动脉。它相
当于一个水平面。包括的脏器有膀胱、前列腺、输尿管、子宫、附件、结肠左曲及直肠,双下肢等,相当于双尺脉的感应区域。
脉晕与寸口脉的关系

                                     头颈胸脉晕(寸脉)
    寸                          
                          心      腹腔脉晕(关脉)
    关
髂动脉脉晕 (尺脉)                  
                                 
图()说明:心脏为动脉管的起始端。主动脉上的分枝为第一分枝,腹腔动脉为第二分枝,髂动脉为第三分枝。当第一分枝所属脏器发生病变时,其脉晕出现在脉流的前端,在脉道上感应其脉气也在前端,在寸口脉上感应则属寸部。第二分枝所属脏器发生病变时,其脉晕出现在脉流的中端,在脉道上感应其脉气在中端,寸口脉上感应则在关脉。同理第三分枝疾病脏器的脉晕在尺脉。   


(五)脉晕点的现代临床意义:
1、反映对应脏器的病变及其性质。
2、显示对应脏器的功能状态。
3、体察脏器的缺如与否,因而脉晕点应是脏器的“真脏脉”。
4、脉象是脉晕点的堆垒体,脉晕是病脉的初始,病脉是脉晕的合体。
(六)脉晕点表示法:
脉晕点有强弱之分,脉力强用“+”表示,其意义是指脉晕点的脉力超过整条脉管的脉力,脉力弱用“—”表示,其意义是指脉晕点的脉力低于整条脉管的脉力。脉晕点又有脉位的变化,浮用“1”表示,沉用“2”表示。脉晕点还有大小之分,其外径未超脉管我们用“小”表示,其外径超过脉管用“大”表示。如其大小满某部就直接用某部表示,例如左关沉位上脉力减低,表示为左关2—。脉晕点出现部位的记录方式:
笔者建议用焦树德老师的表格式脉象记录法。
左        寸         关         尺



并把上图肢解成:例如:┕表示左寸,┙表示右寸,[表示左关,]表示右关,┍表示左尺,┓表示右尺。如:右关出现1枚脉力强于脉管,在浮位的脉晕点,书写成+1关],多见肝胆疾病。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我们可在双寸脉中段内侧各摸到一枚脉位偏沉同时伴有滑数脉的二点共振的脉象。(用脉晕点记录为:┕甲2+,┙甲2+,滑数)。
例如:扁桃体炎,可在双寸脉中段内侧各摸到一枚脉位浮,左关脉出现黄豆样脉晕点。(记录为:┕扁1+,┙扁1+,[脾2+,脉数)。同时伴脉数,这是三点共振数脉的例子。
例如:颈椎病,可在双寸脉的外侧缘各摸到条索状、脉位趋沉、脉力很轻的脉晕点,(记录为:┕桡2+,┙桡2+),这是二点共振脉象。
例如:痛风,可在左关脉、右关脉、左尺脉各摸到一枚小黄豆大小、脉力稍强、脉位沉的脉晕点,同时病人脉缓而宽。(记录为:2+关,[关2+,┍尺2+,脉缓宽]。这是三点共二脉的例子




上一篇:====09年最新医学类职称学术期刊介绍
下一篇:风机节能在电厂的用途

0

主题

420

积分

2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开源节流

Rank: 2

积分
420
发表于 2009-8-3 13: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6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8-3 19: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9-24 09: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晕 [s: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0-18 13: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氏脉诊世界普及风暴再次登录北京
许跃远北京脉诊培训第二期11月开班
 

通过脉诊,可以清晰的感知零点几厘米的结石、囊肿,芝麻大小的息肉、肿瘤;通过脉诊,对未出现症状的脑梗塞做出正确诊断,其中不乏有CT没能诊断再经脑磁共振而确立;曾经应邀到美国加州讲授“微观脉诊”,引起极大轰动;这就是被称为“中华脉神”的许跃远老师。

许跃远老师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首次提出了“脉人”理念,直接透彻地揭示出“以脉知病”的本质和一病一脉的规律。他发现了疾病早期病灶的21种脉晕形式,突破传统脉学的局限,开辟出一条医学诊断的新模式。其临床价值完全可与西医学的各种诊断仪器相媲美。

20098月下旬,许跃远老师在百忙之余,应邀在北京进行了首期“微观脉诊”实战特训营的授课,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首期训练营的特色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在许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脉诊技术有了质的提高。有的学员在几天认真学习之后,就摸出了其它学员的肝胆结石、肾结石、乳腺增生等疾病,兴奋异常。同时,最近又有学员反馈自己回到当地后给病人诊脉,根据许老师传授的方法,准确率非常的高,被当地人称为“神医”。

为了更好的普及中医脉诊,让更多的学员掌握许氏脉诊,定于十一月十四号在北京举办第二期许氏“微观诊脉”特训营。此次特训营为期四全天,由许跃远老师全程亲自授课,理论传授和实践时间对半。许老师带教“微观脉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秘诀毫无保留,讲解深入浅出,一点就通,一学就会,易学易用,保证学员学到一种全新的脉诊思想和诊脉技能。希望各位中西医从业人员及医学爱好者不要错过此次机会!

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1
上午

概论传统脉学与发现新脉

3
上午

病灶21种脉象表现

下午

实战演练

下午

实战演练

晚上

学员互动

晚上

学员互动

2
上午

疾病脏器在寸口的位置

4
上午

病灶21种脉象表现

下午

实战演练

下午

实战演练

晚上

学员互动

晚上

学员互动

授课时间:2009.11.14-2009.11.17;4天时间全天授课,晚上与学员互动,如觉时间不够,可参加下期授课,学费减半。

主办单位:北京高等中医培训学校

授课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401

报名日期:即日起接受报名,额满为止

学习费用:1980元,食宿自理

联系电话:010-82219116 13426285406 18911526407 

联 系 人:  老师  李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70

积分

5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70
发表于 2009-10-19 00: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可否介绍一下触诊手法,我很想体会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9

积分

3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9
发表于 2010-1-30 1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10-2-6 16: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扯淡
什么晕不晕的,乱说一气。
分明是企图拿似是而非的东西来混淆真正中医脉诊,推广其所谓的“许氏脉诊”
1980元偏傻子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5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59
发表于 2010-2-21 19: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辨别脉象我只是辨别:浮沉,迟数,大小,虚实(有力,无力),滑涩。十种而已[s:180]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1 21: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稽之谈,当嗤之以鼻!中医从来都是讲究四诊合参,岂可一脉断万病!!!不要又加一“玄”给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1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

积分
0
发表于 2010-2-25 19: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诊为四诊之末,何以切脉之诊而知病?
真神人也!倘若如此,我愿为之牵马坠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2-26 14: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学了不!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2-26 14: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学了!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4 07:12 , Processed in 0.20804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